有人在此建了別墅
灘地上,有片土地被圈起來,建了大型跑馬場
濕地公園要擴大,被土地問題困住了手腳。
黃河灘區的土地大致有四個管理主體,租期基本都未到。一租戶稱,灘區土地就像一塊唐僧肉,誰都想吃一口,想租塊地只能從別人手中高價租。
濕地現狀
農莊、公司圈了大片土地
從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沿黃河大堤往西走,不到一公里處有條向北的小路,直通黃河邊。路兩邊的土地被一圈圈鐵柵欄圍起來隔開。有的建成了私人農場,有的種著大棚蔬菜,有的進行了重新平整,尚不知種何物,還有幾處私人承包的魚塘。
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濕地管理中心)稱,根據規劃,濕地公園往西到南裹頭之間的區域,也被劃進了規劃建設范圍之內。河南商報記者走的這條小路,兩邊的土地都位于規劃區域內。
在一處被鐵柵欄圈起來的地里,丁師傅正給一處新房的房頂鋪設木板,周邊地面光禿禿的,地上全是沙。
“這片地老板承包了,以前種的有花生、朝天椒,現在聽說政府要重新規劃,就把地重新平整了。”丁師傅說,平整土地跟建濕地公園可能有關。
在其不遠處,是面積頗大的藍天觀光奶牛養殖基地,不過,里面的牛舍已被拆除,留下一片廢墟,不知接下來作何用。
沿著黃河大堤,再往西,還有一條小路,兩邊的地都已被使用,單位頗多,如鄭州田園高科技農業有限公司、河南省影視創作拍攝基地、惠園生態園、黃河逸園(生態盆景園)等,都用鐵柵欄圍著一大片土地。
租用情況
租金越來越高,空地幾乎沒有了
記者在附近走了一圈,發現鐵柵欄外,已沒有空余的土地。如此緊俏的地塊,租用情況又是怎樣的?
在一家私人農場里,老板說,“這兩年濕地公園以西的地,租金越來越高,空地幾乎沒有了。”
“這片地我們租了三四年了,有80多畝,當時一畝地一年400元左右,現在,租金都在1200元以上。而且,大部分地都被圈起來租出去了,估計想租都沒有了。”這位農場老板說。
在這個農場的后面,有一個干凈整齊的院子。里面有綠油油的蔬菜,剛發芽的果樹整齊地排列著。還有一座歐式“莊園別墅”,大門上著鎖,院子里停著一輛私家車。
看門的老人說,這是老板租的地,他是幫老板看院子的。“老板和家人周末有時回來待兩天玩玩兒。這些蔬菜水果都是老板自己吃,不對外賣。”
他說,老板不指望這片園子掙錢,純粹是周末消遣用的,地是老板一年前租的,當時的租金一畝地大約600元。
另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農場老板說,他租了幾百畝地,租期40年,因為租得較早,算下來每畝租金總共才四五萬元,很便宜。不過,現在地不好租了,他的地中有兩塊也是從別人手中高價租來的,想直接從政府手中租地,幾乎不可能了。
管理主體
黃河灘地大致分屬“四家”
租金水漲船高,還不一定能租得到,這就是現實情況。
記者采訪時發現,有些地是從惠濟區政府手中租的,有些是從村民手中租的,那這些土地,到底歸屬誰?
之前,濕地管理中心曾表示,土地問題是最難協調的。
這句話并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同樣是黃河灘地,管理方卻不盡相同。
鄭州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農業示范區)土地規劃局局長宋全希說,這些地大致有4個管理主體:農業示范區、村民、黃河農牧場和河務局。
情況一:宋全希說,黃河灘地屬于國有土地,附近村民為了增加收入,在上面耕種,因管理混亂、粗放經營,導致沙化嚴重、地邊糾紛多發,成了鄭州沙塵天氣的源頭。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進行集約化經營,2001年,惠濟區政府出面,將灘區的部分土地使用權收回,然后租給別人使用。這一部分,約為三四萬畝。
情況二:有些村民世代在灘區耕種,沒有其他耕地,為了給他們留下口糧地,有些地塊就沒有收。這一部分約有1萬多畝地。
情況三:鄭州有一個國有的鄭州市惠濟區黃河農牧場,在1979年就存在了,在灘區發展種植業、畜牧業和漁業,有土地1萬多畝。
情況四:惠金河務局(黃委會二級機構)使用了一部分土地,在河道內,要建設一些防洪、取土、排沙設施,這些地要預留出來。比如,大堤兩側一定寬度的區域都要留給防洪設施。
宋全希說,這四種類型的土地,都有對外出租,所以不能說是某一個單位的土地問題。
相關部門
先把現有濕地管理好
宋全希說,農業示范區的這三四萬畝土地,目前基本都已出租出去,用作開展一些種植、養殖、生態農業項目。這些租用合同,一般都是簽30年、50年,地也有臨時租用的,但數量非常少。在租戶中,多的租了三四千畝,少的只租了十幾畝,而至于到底有多少租戶,他不記得具體數據了。
因為2001年才開始土地整合,至今才13年,所以當初簽訂的合同,都尚未到期。很多生態農業企業投資了大筆資金,目前都在正常經營。
濕地管理中心曾表示,濕地公園要擴大范圍,今明兩年的規劃,是建設從公園西側到南裹頭的這片區域。
在這個區域中,農業示范區有五六千畝地。
不過,宋全希表示,他至今不清楚整個濕地公園的占地、規劃情況,雖然公園的范圍大致明確,但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的邊界在哪,不清楚。
“已有的濕地公園是核心區,往外是緩沖區,再往外就是實驗區,將建設一些游樂設施。但緩沖區現有的植被、地塊該怎么辦,沒有一個明確說法。”宋全希說,如果真要將現有耕地改成水草地,只要政府統一規劃,都可以協調解決。
不過,對于濕地公園擴大的問題,他并不太認同。他說,濕地管理中心稱人手不夠,現有的濕地公園尚無法管理好,導致問題頻發,再攤大餅,怎么管得過來?
“我的意見是,先把已經建好的濕地公園管好,規劃上一邊做一邊改,有序進行,不能急著把所有地方都圈起來。”宋全希說。
建立流動性巡防機制
黃河濕地,鄭州之腎,如何保護好它,是每個鄭州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近日,河南商報連續推出報道,關注鄭州濕地的管理和保護情況。
3月15日,針對河南商報的報道,惠濟區政府召集惠濟區農委、文化旅游局、林業局、衛生局、交通局等部門開會研究解決方案,要求各單位分清職責,齊抓共管,不能出現管理盲區。
惠濟區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會上決定由區文化旅游局派人,對漁家樂進行規范,同時,上大堤對游客進行服務性引導。要求消防部門在濕地保護區建立流動性巡防機制。”
他說,以后還要依靠團委發動青年志愿者,在節假日客流量大的時候,在景區進行義務引導,勸阻不文明行為。“還要向社會發出文明旅游倡議書以及旅游公約,提高公民保護環境意識。”
(記者 邢軍 李政 見習記者 郭丁然/文 王春勝/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