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孟莊鎮南李莊村黨支部書記范海濤 記者 沈翔/攝
映象網北京專稿(記者 李婷 見習記者 劉睿)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孟莊鎮南李莊村黨支部書記范海濤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農村貧困群眾實行階段性集中供養。
【建言一】農村貧困群眾實行階段性集中供養
當前農村地區,留守老人多,保障水平低,資金支撐弱,已成為養老的難點。
“農村養老面臨著資金、服務、場所等諸多瓶頸。”范海濤認為,要改變狀況,不僅需要政府扶持、社會各界支持,還要改變現有的養老模式,“要變撒‘胡椒面式’的幫扶為集中供養式幫扶”。
2012年,在范海濤的家鄉——輝縣市實行了集中供養式幫扶。
范海濤介紹,過去,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物質幫扶上萬名山區貧困群眾,而去年全市設立了19個貧困群眾集中供養點,由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出資幫扶,將籌集資金110余萬元用于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據范海濤測算,對貧困群眾采取階段性集中供養,政府不需要花費太多的資金,只需投資建立集中供養中心,配備設施和人員。
他說,對于五保對象來說,有集中供養金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而若是低保戶,則有低保金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再加上他們的土地和宅基地流轉的收益,基本上就夠一年的花銷。
他建議,積極整合優化現有敬老院、養老院資源,采取公建民營,探索以承包、委托運營等方式,通過實行政府集中供養和社會有償養老相結合的辦法,推進農村養老工作。
【建言二】制定《反鋪張浪費法》
范海濤有兩個身份:一個是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孟莊鎮南李莊村黨支部書記,一個是河南孟電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
身為孟電集團的“掌舵者”,從2002年企業改制以來,他帶著員工大上項目,辦起了水泥廠、電廠,但同時,他還主動“減家底”,關停淘汰一批落后產能。
對此,范海濤直言是環境“鬧心”。10多年前,輝縣依靠當地礦山資源,開辦有水泥廠100多家,嚴重污染環境。
范海濤回憶道:當時的輝縣市的生態環境質量滑入低谷,數十公里外還是朗朗青天,到了輝縣市卻是煙塵滿天“霧”籠罩,成了名副其實的“灰縣”。
面對生態環境頻頻告急的現狀,范海濤做出了大膽的決定:2003年,關停了三條立窯水泥生產線;2007年,孟電集團爆破炸毀裝機總容量為17.5萬千瓦的全部8臺小火電機組。
“如果沒有了資源和環境,必然會制約國家持續穩定的發展,我們要盡最大可能去節約能耗、保護環境,還給子孫后代一個綠水青山的生態。”范海濤表示。
他的言語也落實到實際行動,自己辦的電廠,一年發電量以億度計,卻不肯多開一盞燈。
“除了看材料,在辦公室從早到晚上一般都不開燈,我就是想從點滴做起,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夠從己開始厲行節約。我建議制定一部《反鋪張浪費法》,遏制浪費糧食、資源、能源等多方面,讓浪費者承擔責任,行為受到法律約束。”范海濤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