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車行的這幫聾啞員工,工作起來都特別認真 記者 邱曉峰/攝
他開的洗車行,招的員工和他一樣,都是聾啞人
他相信聾啞人不會給社會添麻煩,他們踏實工作,贏得不少顧客“關照”
他不富裕,除了要照顧這些員工,還一直資助著兩名災區學生
以后,他還想成立一個愛心服務隊,幫更多的聾啞人謀生
我和我的聾啞兄弟
鄭州市黃河南路和興榮街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南,有家“愛心洗車行”,顧客進店說話不管用,只能用手比畫。
老板楊冠軍和店里的5名員工都是聾啞人,除了經營洗車店之外,楊冠軍還有許多故事:資助災區學生上學,幫聾啞人謀生,下一步,他還打算成立一個聾啞人愛心服務隊,幫助更多的聾啞人。
創業
他開的洗車行,員工都是聾啞人
“你寫,我們寫字交流。”8個字,楊冠軍說了8秒。
39歲的楊冠軍是開封人,小時候因服藥導致耳聾,現在他只會說幾句簡單的話,更多的交流,要靠比畫和寫字完成。
20歲那年下崗后,楊冠軍在開封帶了兩個聾啞人做洗車生意。他的哥哥說,當時家人勸他找個身體健康的人搭伙,但他很倔,認為聾啞人手腳利索,能擰成一股繩,給他們安排工作不僅能給其家里減輕負擔,還不給社會添麻煩。于是,這么多年過去,和楊冠軍一起創業的都是聾啞人。
2009年,楊冠軍在鄭東新區租了個店面,開了這家洗車行。5個員工都是聾啞人,最小的22歲。楊冠軍在洗車行對面租了個兩室一廳的房子,管員工吃住,每個月發1600元工資。
這里資格最老的員工秦榮鑫找了一張皺巴巴的紙片寫道:“楊哥幫我們,我們高興,工資比其他店的洗車工高。”
事跡
不富裕的他,一直在資助兩名災區學生
“店里的兄弟都挺困難的,老楊也是自己人幫自己人。”楊冠軍的愛人王大紅說,她下崗在家帶孩子,有空就會去店里給聾啞兄弟做飯。
楊冠軍洗車店的房租、水電費,加上5個人的工資,每月支出近兩萬元。愛人下崗、大兒子上高中,小兒子剛三歲,壓力著實不小。
然而,經濟并不寬裕的楊冠軍,卻一直在資助兩個四川省綿竹市天河小學的學生,每月分別給他們300元,并承諾上高中漲到400元,上大學漲到500元。
“去年夏天,楊大哥開始給我們寄錢。他是個好人,娃娃很想他。”孩子受到資助的周衷國說,一場地震,房子沒了,錢也沒了,他和愛人月收入一共不到1000元,楊冠軍的錢對他們來說如雪中送炭。
對此,楊冠軍在紙上寫道:“被埋過又活了的人不容易,我是聾人,很多好心人給了我幫助,我要感激。”他豎起3根手指頭,表示他的店里每天洗不了30輛車,其中一半都是好心的老客戶。
顧客
他們干活認真,擦完車連水痕都沒有
“沖一遍,不用洗,不臟。”李先生是這里的老顧客,站在車旁,他不停地揮著左臂,是想讓洗車的聾啞人梁笨笨明白,沖沖車上的灰塵就行了。
20分鐘后,車子沖洗干凈,李先生還是給了全套洗車的錢。他說,雖然家對面就有一個洗車行,但在哪兒洗都是洗,這個店里都是聾啞兄弟,讓聾啞兄弟多掙點兒。
張先生也是愛心洗車行的老顧客,他是鄭東新區商務內環路一私營企業的董事長。他說,單位里的20多輛車,都來這里定點清洗,除了想幫這些聾啞兄弟之外,還看中了他們干活認真踏實。
“我的那輛越野車,長途跑回來特別臟,這些小兄弟擦洗得干干凈凈,連水痕都沒有。”張先生說。
計劃
成立愛心服務隊,幫更多聾啞人
楊冠軍的店房租漲了,旁邊又開了一家洗車行,門頭比他的大,店里人手多,還都是有正常聽說能力的人。楊冠軍的生意被分走了很多。
“隔壁開這個店,你心里什么感覺?”有人問。“我怕影響大家的工資,他們有的還要養老人,也害怕不能及時給四川孩子錢。”楊冠軍說。
楊冠軍開始每天東奔西跑,去店里找他3次,有兩次他都不在。“我去談生意了。”他在短信里說,正在和一個房地產企業談項目,已經達成意向了。
楊冠軍計劃下一步成立一個陽光愛心服務隊,由50名到100名聾啞人組成,借助房地產企業提供的小區賣健康早餐,提供物業安保服務,同時安排一些聾啞人去房地產企業的工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采訪臨結束時,楊冠軍和店里的5個兄弟在紙上寫道:“我們很努力,我們都會開車。”楊冠軍高興了也會開口說幾句,雖然很慢,但聲音很高:“我是聾啞人,我樂觀能吃苦,遇見困難就解決。”(見習記者 郭清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