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省高院院長張立勇(左)在接受“兩會會客廳”采訪
映象網訊 (廣電全媒體特派北京記者 王秋欣 梁新慧 趙媛 劉長征 高冬麗 李婷 齊鶴/文 沈翔/圖)農民工討薪、錯案追究制、食品安全、輿論監督……昨天,正在北京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省高院院長張立勇做客“兩會會客廳”,接受了廣電全媒體記者的聯合采訪,他說的每一個話題,都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他還透露,適當的時候,會開通個人微博,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
【網絡問政】
趙作海案給了我很大壓力
去北京開會之前,張立勇通過省高院的官方微博“豫法陽光”,公開征求網友的意見和建議。他的這一做法,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我是人民的代表,當然要聽聽基層的意見和建議,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張立勇說,網友總共提了700多條建議,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
“我們的‘豫法陽光’團隊,每天都會給我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和法院系統有關的要求、意見、問題,我都會及時批辦,而且每天都批閱這方面的信息。”張立勇說,微博上信息量非常大,有許多觀點對他很有啟發,尤其是反映下級法院在案件審理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他立即批辦調查。有好幾個案件都是在網友的輿論壓力下得到了很好的處理。比如趙作海案、平頂山天價過路費案、眼花法官案等。
“這些案件都是網友最先發現判得不正常,違反常規、常情,我們再調查,發現確實有問題。”張立勇說,在大家不斷的議論下,這些案件對下級法院和他本人都產生了很大的壓力,但他們果斷處理問題,反而樹立了河南法院勇于面對、敢于擔當的好的形象。
“您自己會開微博嗎?”面對記者的問題,張立勇笑了:“這個問題很多人問我,主要是工作太忙,法院的案件太多,我沒有時間。”
“要是開微博,必須親自上網更新,如果不更新網友會有意見;如果我讓其他人幫忙更新,也是對網友的不尊重。所以,我暫時還不考慮,等到有合適的機會再開微博”。
【民工討薪】 我不喜歡搞“討薪風暴”
說起河南高院,不得不提為農民工討薪的話題。成立專門機構也好,果斷動用刑法也好,用這種措施來對付欠薪“老賴”,在全國產生了極大影響。
“我不喜歡搞‘討薪風暴’,要把討薪制度化。”張立勇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討薪問題,一要健全法規,把工資保證金制度納入立法程序。二要加強行政執法力度,形成協力作戰的格局。比如建筑部門要加強監管,不能讓企業拿到項目以后層層轉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應該責令企業和農民工簽訂合同,并且還要備案;對于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要延緩年檢,如果繼續拖欠就應該吊銷營業執照,使它無法在市場中生存。三要加大司法懲處的力度,行政部門和公檢法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惡意欠薪的企業主,真正筑起保障農民工權益的銅墻鐵壁。
【錯案追究】 這項制度引來不少質疑
去年,河南高院首先在全國推行“錯案責任終身追究制”,結果,有人提出質疑:這項制度不符合司法審判程序,司法有二審,本來就是對一審的調整和糾正,錯案責任終身追究帶有行政化的傾向。
“我認為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張立勇解釋,錯案責任終身追究中的錯案分兩種情況,一是法官故意辦錯案,他肯定是收了人家的好處,辦的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是枉法裁判;二是因為重大過失造成的,比如趙作海案,其中有個情節,被告人稱自己把尸體推到井里,然后把一個大石磙又推到井里壓住尸體。而實際上,這個石磙子600多斤重,一個人根本推不動。這么重要的情節沒得到辦案人員的重視造成錯案,就屬于重大過失造成的錯案。
“我們提出‘誰用權誰負責一輩子’的理念,不能說你把案子辦錯了、不干了就不負責了,走到哪里,哪怕退休了也要負責任。”張立勇說,按照他的理解,這項制度的實施,就是習總書記說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項制度其實就是打造了一個籠子,給法官戴個金箍,像一把利劍懸在他們的頭上,警示他們用好權力。
張立勇透露,截至目前,有10個法官受到了追究,而群眾對法院的滿意度由5年前的85%提高到現在的94%,上升了9個百分點。
【內部壓力】 質疑其實也是一種支持
推出這樣一項制度,有沒有感受到內部的壓力?面對這個問題,張立勇坦承:“有。”
張立勇說,在制定錯案責任終身追究制的同時還制定了領導干部問責制,就是說法院出了錯案首先要追究院長、庭長的責任。對此,有些專家提出,不應該追究院長們的責任。“我認為這個觀點是不對的。如果錯案法官的素質、水平、品德存在問題,為什么院長還要把他放在這么重要的崗位上?院長沒有責任嗎?如果院長不把他放在這樣的崗位,不讓他審理這樣的案件,就不會造成錯案,所以院長和主管院長都應該承擔這樣的責任。”
這些年,河南法院在司法創新和改革方面有不少嘗試和探索,做了很多開拓性的工作,每次出臺新的舉措都會引起社會上的議論和質疑。“我認為這些議論和質疑的出現,說明我們做的決策是有意義有影響的,如果我們做的決策很平庸就不會引起社會的議論,也不會有專家學者提出質疑,正因為有人在關注,他們才會從另一個方面提出質疑,而這些質疑正好幫助我們完善和提升。”
“從這個角度來說,社會上的質疑、議論其實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這幾年,河南法院的各項創新工作就是在大家的質疑和議論中一步步走過來并且走得很好,因此,我非常感謝各界對我們的關注和質疑。”
【食品安全】
應該推行治理醉駕的方法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去北京開會之前,張立勇單獨去城鄉接合部做了一個調研,發現好多賣給學生吃的小食品包裝上,沒有廠家的地址、聯系電話和出廠日期。他購買了油條、鴨血送到檢測部門,發現油條里的鋁超標,而鴨血里竟然含有甲醛,實在令人憂慮。
“很多人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食用了對身體健康不利的東西,很多癌癥病變肯定與我們的食品、空氣和水有關。為什么食品安全抓不好?”
張立勇認為,一是法律法規不健全;二是食品安全的標準太低,很多都低于國際標準;三是行政監管部門比較分散,我國有13個部門都在管食品安全,生產環節歸質監部門,進入流通環節之后由工商部門管,進了飯店歸衛生部門管,結果就形成了“九龍治水”的狀況;四是司法力度沒跟上,通常是以罰代刑。
“應該用強有力的措施來管管食品安全了。”
張立勇建議,要在立法方面加大力度,降低食品安全定罪的門檻,就像治理醉駕一樣,醉酒駕車就要判刑,而對于食品安全犯罪,也要采取這種辦法,讓他有牢獄之災。另外,國家應該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當然,這個委員會不應該只是協調機構,而應該是一個實權部門,專門從事這項工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