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立勇,做客東方今報與映象網聯合打造的“兩會會客廳”(廣電全媒體記者 沈翔 攝)
映象網北京專稿(廣電全媒體記者 李婷)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國內各種食品亂象頻出,備受百姓詬病。
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立勇,做客東方今報與映象網聯合打造的“兩會會客廳”,呼吁食品安全犯罪要效仿酒駕追究刑責,提高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定刑。
【聚焦】“工資保證金”納入立法程序
去年11月,省高院開通了“豫法陽光”微博,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借助社交平臺討薪引發關注。“今后農民工或其代理人發條微博,就有望拿到被拖欠的工資。”主導此事的張立勇被外界冠為“潮院長”、“討薪院長”。
“微博討薪是利用平臺,為農民工討薪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同時,也幫助我們司法公正進行,及時掌握情況、提供信息。農民工兄弟們用自己的身軀撐起了一幢幢高樓,用他們的汗水扮美了一座座城市,我們不能讓農民工兄弟流血流汗又流淚,不能讓唯利是圖的人得財得勢又得利。”張立勇話語激動。
他建議,通過法律手段為農民工討薪,需完善四方面機制。一是要健全法規,在《工作條例》草案中,首次將“工資保證金”寫入工資保障機制,但僅僅是文件規定還不夠,應該納入立法程序,通過立法把工資保證金固定下來,提高司法權威性,捍衛用工者的權益;二是加強行政執法力度,行政部門要形成協力作戰的格局,建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應該責令用工企業和農民工簽訂合同,并且備案;三是工商部門要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延緩年檢,如果繼續拖欠時就應該吊銷企業的營業執照,使它無法在市場中生存;四是加大司法懲處的力度,行政部門和公檢法三家要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惡意欠薪的企業主,真正筑起保障農民工權益的銅墻鐵壁。
去年,省法院已用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懲處9名惡意欠薪的“老賴”。
“通過這幾起案件,我們認為,為農民工討薪必須要實現行政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的三方的通力合作。行政機關一旦發現惡意欠薪情況應及時把違法違紀情況移交司法機關,公安部門要及時立案,檢察院要及時起訴,法院要及時審判,這樣使公檢法形成合力來共同打擊惡意欠薪行為。”張立勇說。
【呼吁】 提高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定刑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張立勇專門赴鄭州學校附近的集貿市場調研,發現很多學生喜歡吃的食品沒有廠家和生產日期,將收集食品樣品送檢。“其中,油條鋁含量超標,鴨血制品為了避免腐爛,甲醛含量超標,情況實在令人堪憂,必須要加大對食品的監管力度。”張立勇談及舌尖上的安全的問題時,面部沉重。
張立勇分析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止的四個重要原因,一是法律法規不健全,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監管分散在若干個法律里,比如《食品安全法》《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刑法》,沒有集中起來形成強力進行打擊;二是食品安全的標準太低,大多數食品標準低于國際標準;三是,食品由十多個行政監管部門管理較分散,分段切割管理的后果是人人都管人人都不管,這需要改變"九龍治水"、分散管理的格局 ;四是,違法成本太低, 刑法的震懾力不夠,通常是以罰代刑,沒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
對于違法成本太低, 刑法的震懾力不夠的問題,張立勇提出,要提高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定刑。“降低食品安全犯罪的門檻,法定刑提高,可效仿酒駕追究刑責的做法,不僅僅是罰款了事,而且要讓違法者受到應有的刑事制裁。”
他建議,將刑法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的五個罪名:生產、銷售假藥罪,生產、銷售劣藥罪,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納入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當中進行懲處,從刑事立法上表達國家嚴厲打擊這些犯罪的決心。
對于“食品監管人人都管,人人都不管”的現狀,張立勇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國家應建立食品安全委員會,把食品安全監督統管起來,這個機構不應該只是協調機構,還要是個實權部門,有權利指揮各個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機構、單位。
【態度】要把“法官的裁量權關在籠子里”
在河南,法官判了錯案,即便告老還鄉也要追責。
去年,河南高院首先在全國推行“錯案追究制度”,制度推行一年來,社會各界也提出了一些質疑聲:錯案責任追究帶有行政化的傾向、對法官太過于苛刻……
“要把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牢牢關在制度的籠子里。”張立勇形象地比喻,錯案終身追究制度就是要打造了一個籠子,給法官帶上一個緊箍咒,把利劍懸在他們的頭上,警示他們利用好權利。
他說,“誰辦案誰負責,誰用權誰負責”,凡是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冤假錯案的主審法官都要終身負責,旨在促使法官謹慎行使手中權力,最大限度避免錯案發生。
司法制度創新推動的同時,也伴隨著外界的輿論和壓力。對此,張立勇則有自己的看法。他說,在司法創新和改革方面,每次出臺新的舉措都會引起社會上的議論和和質疑。我認為,這恰恰說明了做出的決策是有意義、有影響的,如果是平庸的決策就不會引起社會各界的議論,同時,社會上的質疑、議論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動力,不斷地完善相關的內容建設。
當前,民眾對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多樣化需求越來越高。怎么讓群眾更加滿意?
“把法庭開到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這是一條途徑。推行社會法庭機制,讓老百姓們自己先自行去解決自己的矛盾,不用撕破臉皮,不用對簿公堂,不用走繁瑣的司法程序,及時化解矛盾。”張立勇介紹,目前河南已經有3萬多名社會法官,主要由來自基層的普通群眾擔任,及時化解發生在基層百姓之間的矛盾糾紛。
【花絮】“潮院長”:有時間也要開個人微博
全國兩會召開之前,省高院官方微博“豫法陽光”向網民們征集兩會議案。
“網友們給我們提了700多條建議,我們進行歸納、整理成了12項,網友提出涉及法院的內容,我們正在各個機關、地市辦理,同時,網友提出的一些意見,如關于農民工討薪、上級法院加強對下級法院的監督指導等建議,我也將帶上今年兩會。”張立勇表示。
張立勇幾乎每天都要花出一定的時間看微博留言,“在豫法陽光微博中,關于網民、農民工反應的信息,我都會及時的批閱、批辦。”
他說,微博上信息量非常大,有許多對我有啟發的觀點,比如反映實際工作中案件審理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些對于工作指導和工作推動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趙作海案件、平頂山天價逃稅案等都是在網友的輿論監督下,讓我們對問題做了很好的處理。
目前“豫法陽光”新浪和騰訊微博粉絲數量加起來已超過300萬,并以每天近4000人的速度增長,處理網友各類訴求2萬余條。
被稱為“潮院長”的張立勇受到網民們的追捧,有網友呼吁其開設個人微博。
對此,張立勇說,由于目前工作量較大,沒有太多的個人時間,等到有合適的機會一定會開的。“我覺得開微博必須親自上網更新,如果長久不更新網友會有意見的,要是讓其他人幫忙更新也是對網友的不尊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