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昨日,鄭州市政府印發《2013年中心城區市場外遷工作方案》(簡稱《方案》),此前媒體報道要在今年完成外遷計劃的50家市場的具體名稱,在政府文件中得以證實。此外,包括紡織大世界棉布區、窗飾區、電子大廈(淘寶城)在內的30家市場將在今年啟動外遷計劃。但是對80家市場具體何時外遷,《方案》并沒列出明確的時間表。
方案 今年50家市場將完成外遷
此前,不少媒體報道,2013年,鄭州市計劃完成外遷市場50家,在昨天印發的《方案》中,列出了50家市場的具體名稱,還有所在地址、占地面積、建筑面積、經營業態、開業時間和交通狀況。
在50家外遷市場中,中原區3家,二七區10家,金水區18家,管城回族區12家,惠濟區2家,鄭東新區5家;計劃啟動外遷市場30家,其中中原區3家,二七區9家,金水區5家,管城回族區10家,鄭東新區1家,火車站地區2家。
計劃完成外遷的50家市場共分七大類,其中建材類市場18家,農副產品及食品類市場11家,紡織服裝類市場3家,箱包鞋業類市場4家,五金鋼材類市場4家,汽車及電動車市場3家,小商品及其他類市場7家。
除此之外,《方案》還透露,鄭州市今年還要啟動30家市場的外遷計劃。
問題 十大承接市場目前還沒有一個建成
2012年6月,鄭州市公布了《關于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市場外遷工作的實施意見》,宣布中心城區177個批發市場將被陸續外遷,并于當年外遷23家市場。
市場外遷到哪兒是關鍵問題。鄭州市規劃了十大市場承接地,并對媒體公布說,截至2012年,已有七家確立了項目開發主體,分別是錦藝國際輕紡城、金馬凱旋家具CBD、華南城、新鄭建材城、曲梁服裝批發市場、CBD國際時尚中心及義烏小商品城、滎陽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
但大河報記者了解到,這些承接外遷的市場,目前還沒有一個建成。今年年底,華南城、金馬凱旋、錦藝國際時尚商貿中心三個承接地市場,才有望建成。而究其原因,是因為從規劃落地、招商引資到施工建設,需要重重手續和時間。
措施
開通綠色通道加速承接市場的建設
那么,外遷商戶到底落腳到哪?《方案》說,對于承接市場的建設進度問題,相關縣(市、區)、管委會及有關職能部門要開通綠色通道,盡快完成規劃審批、土地審批等手續,縮短項目的審批和建設時間。對已開工建設的市場集聚區,相關縣(市、區)、管委會要督促開發主體加大投資力度,加緊施工進度,力爭2013年年底建設完工并達到承接市場的標準。
市場開發主體要按照“先市場、后配套”的原則,加快市場建設步伐。對于圈而不建的市場建設項目,要按照規定將項目用地予以收回。
展望
外遷后原址建新型城市綜合體
市場外遷后,原址將如何規劃?
《方案》指出,各區政府要結合城中村改造和“六舊”片區改造,對屬于租用集體用地所建市場外遷后騰出的土地空間,建設新型城市綜合體、高端商業或商業次中心。
按照方案,市場外遷的計劃是——紡織服裝類市場進駐曲梁服裝批發市場,紡織布匹類市場進駐錦藝國際輕紡城,汽車及配件市場進駐中牟汽車服務業博覽園,鞋類及小商品類市場進駐CBD國際時尚中心及義烏小商品城,農產品類市場進駐滎陽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建材、五金機電、食品及其他類市場進駐華南城。
一位業內人士說,一個批發市場產業群可輻射周圍3公里到5公里區域,它建成后,就要有住宅、學校、醫院以及一系列生活配套設施。“從長遠來看,市場外遷是城市框架拉大、城市發展的‘必經之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