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今報鄭州訊 鄭州有位老人,馬路上跌倒,一位“好心警察”主動攙扶。這一扶,讓老人和老伴“念念不忘”,70歲的張老太太想通過東方今報尋找攙扶她老伴的“好心警察”。
張老太太講述,22日下午5時許,其75歲的老伴行經鄭上路西環路交叉口時不慎跌倒。“老伴有糖尿病、高血脂,頭一暈坐地上,咋都起不來。”
張老太太說,當時有些人圍過來,但沒有人上前,后來,來了一位警察,主動攙扶老伴,并仔細問“你能不能走,不能走的話給你背回去”,后來看老人無礙才離去。這一扶,讓夫妻倆“念念不忘”。
“很多人不敢扶老人,怕訛上,這警察的舉動,一想起來就心里熱乎乎的。”張老太太說。
張老太太猜測應該不是派出所民警,警察是步行過來的,估計是位交警。
事發地點歸屬鄭州市交巡警二大隊,東方今報記者把情況反映過去。昨天17時許,鄭州市交巡警二大隊相關工作人員透露,事發地點不是民警固定值班崗,目前暫未找到,他們正通過群發信息、查找值班表等來尋找。“只要是咱民警,看到這種情況都會幫忙的。”
■ 對話
我把這事兒講給孫子當作文素材
記者:為什么想尋找這位“好心警察”?
張老太太:這幾天,和老伴聊到這事,心里就熱乎乎的。老伴有病,我就怕他出去有個啥事兒。他說當時圍觀的人不少,有個民警過來扶他,還問東問西,非常感激。
記者:是派出所民警還是交警?會不會是有路人打了110,過來的民警?
張老太太:他穿有警服,30歲左右,瘦瘦高高的,我老伴一直問他名字,他不說,還說這是應該做的。沒有人打110,我經常看電視新聞,110民警過來時是會開警車或騎警用摩托車的,他是步行。
記者:為什么讓我們表揚這位警察呢?
張老太太:當時圍觀的人比較多,可能是大家想扶卻不敢扶。這位警察主動扶老人,我覺得是“正能量”,得傳遞。
周末時,孫子、外孫來我家,我專門把這事兒講講,讓他們當做作文素材。
記者:您怎么看待“扶不起”的老人這一說法呢?
張老太太:我很理解,還是信任不夠吧。我專門打印了一張紙,出門給自己和老伴裝口袋里,給你念念:“尊敬的各位先生們女士們你們好,首先感謝你們在我發生意外時給我的幫助!請百忙中通知我的家人,祝你們一生好運”,讓大家能信任我們,放心幫忙。
記者:感覺您很特別,您以前是教師嗎?
張老太太:不是,我以前是醫生,退休了。小時候,我母親就經常做好事,送人家糧票啊啥的,現在我教育下一代也是這樣,對別人要寬容,對社會要有愛心……我經常跟兒子他們說,開車萬一和別人蹭住了,別讓人家賠,更不能訛人。
記者:張阿姨,能否見您一面啊?感覺從您身上能感受到“正能量”,經常幫助人嗎?
張老太太:采訪誰啊?采訪我?別了別了,我做的都是小事。我記得可早以前我有位病人錢不夠,我給了他20塊,后來都忘了這回事了,他還專門跑過來感謝。AC
■ 相關新聞
深圳擬立法鼓勵救人 救助人適用無過錯推定
在2月22日舉行的深圳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深圳經濟特區助人行為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提請初審。《條例》第五條參照刑法上無罪推定原則,采用了無過錯推定原則,即在沒有證據證明的情況下,應當認為救助人不是侵權行為人,而是好心施救人。如果被救助人主張其遇到的險情是由救助人造成,要求救助人承擔法律責任的,被救助人應當提供證據證明。
如果救助不當造成傷害加重或者救助不成功,《條例》第六條借鑒國外立法經驗,采用了責任豁免原則,規定只要救助人盡到通常注意義務的,不對救助不成功的后果承擔責任。羊城晚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