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耕種幾百畝,老婆孩子熱炕頭,歐美的農場主生活曾讓人羨慕不已。在我國,當一回農場主也將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自愿、有償和規范、有序流轉,農業部此前確定了33個市(縣、區)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地區。記者2月17日從省農業廳獲悉,全國33個試點地區已有家庭農場6670多個,羅山縣成為我省唯一試點。
目前,羅山縣共流轉土地150.7萬畝,其中流轉耕地72.2萬畝,占常用耕地的68%;流轉林地66.7萬畝,占集體林地的58%;水面和其他流轉面積11.8萬畝。土地流轉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其中轉包占67%,出租占19%,轉讓占9.1%,互換占3.4%,此外為托管、入股等其他方式。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此舉被認為有利于家庭農場的形成和發展。省農業廳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處負責人說,我們將按照農業部要求,著手開展家庭農場統計工作,并鼓勵像羅山縣這樣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農場注冊登記制度,明確家庭農場認定標準、登記辦法,制定專門的財政、稅收、用地、金融、保險等扶持政策。(記者胡心潔)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