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老了,老了,連一張屬于自己的床也沒有……”電影《飛越老人院》的臺詞,是不少住在養老院的老年人發出的悲嘆。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鄭州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百萬,且每年以3.3%的速度遞增。老齡化程度加劇,致使社會養老機構資源緊俏,一些無證養老院在城中村內悄然開張。昨日,鄭州市政府下發《關于清理整治無證照經營養老服務機構的通知》,宣布要對無證照經營養老機構全面排查,督促其治理整改。
在調查中,大河報記者發現,這些養老院設施簡陋,只能滿足老人的基本飲食和起居,且食品、消防安全令人擔心,但它的存在,有必然原因,也有辛酸無奈。
無證養老院的老人 三餐少油腥、靠“嘮嗑”消遣
“6個月前,我家樓后的民房里,開了一家養老院,沒有證照,每天吵鬧不休,常常可以聽到護工大聲呵斥老人……”兩天前,家住中原路西四環附近一城中村的田女士撥通大河報的熱線電話。她說,村里還有幾家民營養老院,有的有證,有的無證。
昨天,大河報記者來到田女士所說的養老院,發現民房的客廳是老人們的食堂,底樓兩側以及樓上的房間是老人的臥室,每個房間里擺有五六張床,加上衣櫥、床頭柜等家具,雜亂無章,房頂、床頭黑垢清晰可見。這里,沒有無障礙設施,沒有閱覽室、活動室。房屋的樓梯寬度只有1米左右,并排兩人上下十分困難,也找不到任何消防設施。
“俺妞送俺來這兒,也是沒法兒。”75歲的宋銀花(化名)說,她有一兒一女,兒子在深圳,女兒與女婿在鄭州一家家具廠跑銷售,老伴兒去年過世后,孩子們無暇照顧身患糖尿病的她,找了好幾處養老院,好點兒的太貴,一個月得2000多元,這里離女兒家近,還便宜,只要800多元。
“老了老了,有個地方待著就中了。”宋大娘嘟囔著,小聲告訴記者,“一個冬天凈吃蘿卜、白菜,菜里難見油腥。”
對于像宋大娘這樣生活還能自理的老人,養老院不提供洗衣、打水、打掃衛生等服務,“這里有臺洗衣機,可俺不會用,每月讓俺妞捎回家洗一次。我每天自己打熱水、拖地,有啥法兒啊?”
沒有閱覽室、活動室,這里的老人們解悶方法,就是在院子里“曬太陽”、嘮嗑。
養老院的經營者 辦手續門檻高、照顧老人風險大
張颯(化名)夫婦在鄭州北郊一城中村內租下三層樓,辦了個養老院。“起先我們也想辦手續,可門檻太高,城建、消防、衛生……好幾個部門要手續,還得實地考察。”
張颯說,辦養老院是個不掙錢的活兒,全憑良心。“我有60張床,收費視老人的自理程度,從600元到1500元不等,能住個七八成。”他算了一筆賬:房租每月一萬元,8個護工、廚師、保潔員,每人工資2300元,加上飯菜錢、被褥錢……“每月落到手里的,剩不下多少”。
“我們也想改善環境、雇專業護工,可這樣一來,成本加大,費用也得上漲,那些收入較低家庭中的老人,不就更住不起了?”張颯認為,養老院的優劣,主要體現在收費上,無證養老院方便了那些在鄭州打工的、做小生意的人。
對養老院無證經營的現狀,住客王大爺說自己了解但也很無奈:“我在這里住了兩年多,知道是無證經營,但公辦養老院床位緊張,收費也高。這里條件雖然差一點,但還能滿足基本需要。”
“民辦養老院太難了!”王先生經營了兩家養老院,一家在沙口路與農業路口附近的城中村內,一家在西流湖,兩家都有證照,可他感嘆“力不從心”。
護工難找是主要原因,還因為照顧老人“風險”太大,2011年11月1日,一位住在養老院的老人不小心從輪椅上滑下來碰到眼角了,“當時我們及時治療處理,很快就好了。但她的女婿卻以此為由,拒絕再為老人繳納費用。”
政府的舉措 排查無證經營者、出臺養老機構扶持政策
昨日,鄭州市政府下發《關于清理整治無證照經營養老服務機構的通知》,指出無證(照)經營的養老服務機構大多分布在城中村內,將實行屬地管理,在妥善分流安置入住老人的前提下,由鄉(鎮)辦牽頭,會同公安、消防、衛生等相關部門,對無證(照)經營養老機構全面排查,督促治理整改,依法取締。目前全市已排查出18家無證(照)經營的養老服務機構,將盡快清理整治。另外,建立長效機制,堅持動態監管。
“因為條件差,所以收費低,但其中的安全隱患無法忽視。”鄭州市老齡辦相關負責人坦承,無證養老機構有它存在的原因,也為低收入群體養老提供場所,但是,“我們更提倡規范養老,目前,鄭州市出臺了養老機構扶持政策,對其實行建設補貼、運營補貼,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建設。”
文件提出,鄭州市要求確保到2015年,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達到每千名老人30張,城市社區及農村社區普遍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網點(站)。同時,加大對養老機構的投入,鼓勵各類養老服務機構走“集團化”發展道路。
鄭州市還設定了目標:到2015年,每個縣(市)、區要建設一所政府主辦的、規模適度、功能完善,以收養失智、失能、半失能老人為主的養老護理機構;市本級要建設一所集養護托老、醫療康復、科學研究、老年大學等多功能于一體、具有示范性、床位數500張以上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帶動和引領民辦養老機構規范化發展。
根據市老齡辦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鄭州市的公辦養老機構有一家(不含敬老院、社會福利院),民辦養老機構39家,60歲以上老年人有108萬。
數據:
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2億。截至目前,我國城鄉養老機構發展到4.18萬個,養老床位365萬張。但平均下來,每50個老人擁有不到一張床。養老護理員更是短缺,且專業化程度低。
建議A:
將養老護理員崗位納入公益性崗位,并給予適當補貼將極大推動行業發展。
做法:
目前,我國一些地方,財政將養老護理員作為特殊人才給予補貼。
建議B:
適時將老年人強制護理險種加入醫保費用覆蓋范圍。
做法:
2011年,上海、廣東的部分試點養老機構通過集體投保形式,給老人買集體責任險,目前效果仍待檢驗。
聲音
●“每個人都會像片中的桃姐一樣徐徐老去,面臨死亡;每個人也都會像Roger一樣,看著身邊的老人緩緩步入暮年,不得不接受生離死別的傷痛。”
——電影《桃姐》的導演許鞍華
●對待老人的態度,更能標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良心指數。惟有多一些制度性的人文關懷,逐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我們每個人才能體面養老。
——網友王石川
(注:以上文字為編輯自新華網、人民網、南方日報等綜合整理)(記者 張渝 實習生 郭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