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正月十六才開始上班
楊萌萌與村民說起工作的事兒(圖片為記者手機拍攝)
映象網訊(廣電全媒體記者 李婷)“你們那個廠還要不要人,去年掙了多少錢,今年有啥好項目……”2月14日,濟源市克井鎮閆和村苗二康家,鄰里親朋十多個人圍坐在一起,聊起了“打工經”。
閆和村位于克井鎮西部,有近300戶村民。往年,村里有近一半的村民外出打工,一過年初五,外出務工的村民要急著趕車返城找工作,村里突然之間就冷清下來了。但今年的年初五,村里依然彌漫著濃濃的年味,大人們忙著搬年貨走親戚,孩子們在一起追跑打鬧,喜慶的表情、悅耳的笑聲,還有家家戶戶屋檐下高高掛起了紅紅的燈籠,讓人覺得今年的年味分外的濃。
“今年要在家門口工作,正月十六才上班,我們一家人可以多走幾家親戚,多串串門子,多陪陪老人孩子。”而去年此時,苗二康已隨著同鄉到了江蘇,正在寒風里等活兒呢。
原先四處打工賺錢的苗二康,自從去年4月份,生活發生了改變。2012年3月,富士康科技集團濟源產業園項目在虎嶺產業集聚區正式啟動,苗二康應聘成為濟源產業園第一批產業工人。
“‘好出門’不如‘賴在家’。富士康的名氣不比我們原來打工的廠子小,咱回來了誰也不會笑話咱。我現在一個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如果再算上加班費能賺到3000多元,再說,咱們本地的消費水平要比沿海地區低得多,一年算下來還是很劃算的。”談起一年來的工資收入,這個26歲的“老打工仔”欣慰而滿足。
苗二康的妻子楊萌萌也在富士康上班。她說,“像我們這樣,在工廠一起上班的夫妻,人數也不少。我也想多賺點錢,為家里減輕點負擔。而且工廠離家很近,騎電動車只需20多分鐘,就近工作也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
和苗二康夫妻一樣,返鄉就業、創業正成為越來越多外漂農民工的選擇。
“年輕人四處奔波總不是辦法,外邊的大城市再好,也不是俺們的家。像富士康這樣的大企業遷到濟源,對我們來說是個機會,努力工作也許會更有作為,也許能闖出點自己的事業。再說,離家近了,家人也放心些。”鄰村村民孫雷戰今年也打算告別“候鳥”式生活,在家門口的富士康某個差事,不再去大城市了。
記者發現,與以前僅僅看重工資不同,新生代農民工們開始關注“歸屬感”“事業”等關鍵詞,他們更加務實、更加有方向感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