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賣年貨的柜臺相比,銷售海鮮產品的柜臺冷清了許多
映象網訊(廣電全媒體記者 李凌/文 邱琦/圖)往年春節前,是水產市場的高檔海鮮產品最熱銷的時段,今年春節前刮起的全民節儉風,讓高檔海鮮產品的銷量大幅下滑。高檔酒店的高檔食材采購量則下降了40%~50%。
【酒店】 想吃海鮮要提前一天訂
昨天,河南省一家行業協會在農業路上一家高檔酒店宴請客人,不料在點餐時遇到了新問題。
“我們原定的上午10點開會,到11點就結束了,沒有準備午宴。但由于有的人來得稍晚,開會時間延遲了,結果到11點40分才結束,總不能讓客人餓著肚子走吧。就在臨近的一家酒店訂了一桌。”這家行業協會辦公室的王主任說,12點到了酒店,想著馬上要過春節了,不能太寒酸了,就想讓酒店上些海參、鮑魚,但服務員說,這些都沒有。“我很納悶,這家店是南方人開的,以海鮮為主,怎么能沒有海鮮呢?”
據這家酒店的服務員介紹,“過去,酒店都是提前備好了常用的海鮮,客人隨吃隨點。但現在,生意不好,客人想吃海鮮的話,要提前一天訂。”她說,不光是他們酒店,許多以海鮮為主的酒店也都是這樣做。
在另一家海鮮酒店,高檔海鮮展示柜里空空如也,服務員在客人點餐時拿出了臨時印制的菜單,推薦一般的菜品。“我們剛剛改了菜單,還沒有印刷出來。”服務員介紹,來的客人很少有點海鮮的,消費額度降了不少。
“鮑魚不用這么好的,蝦也不用太大。”昨天下午,金水路上一家飯店負責采購的張經理正在聯系送貨的海鮮店。他說,現在來的客人吃海鮮的少多了,點餐標準降低了,一般每桌不超過1000元,以家常菜和素菜居多,“雖然菜單上也有一些海鮮,但用量已經大大縮水了。”
比如,自己飯店菜單上有豉汁鮮鮑、海蝦兩吃等海鮮菜肴,但是在價格和數量上卻有嚴格的限制。“平時一份蝦都是一斤半的量,但現在減少到一斤,為了從數量感覺顯得不太少,就挑稍小一點的蝦。鮮鮑也不能買大頭的,買比平時小兩圈的鮮鮑。”張經理說。
【水產市場】 高檔海鮮銷量下滑50%
鄭州市緯三路水產批發市場是市區內較大的水產市場之一,各種海鮮供應充足。但與國慶節前后的火爆相比,現在冷清了許多。
“我們店的海參、鮑魚、龍蝦、魚翅、扇貝、墨魚仔,還有東星斑、老鼠斑等高檔海鮮、海魚的銷量比去年同期下滑了四成多。三四斤重的龍蝦,一周前進貨15只,現在還剩下9只。去年這個時候,到貨一兩天就被酒店買光了。”市場里一家海鮮專賣店的王老板介紹,“按照過去的行情,現在是海鮮消費旺季,除了供應餐飲店外,機關單位來團購年貨的也很多。但現在,團購的幾乎沒有了,餐飲店的供貨量也減少了一半多。來的客戶買的都是‘大路貨’,數量也不多。”
王老板說,他們店和市區內12家高檔酒店簽訂有長期供貨合同,每周都能銷售十幾萬元的貨。“為了給這些店配貨,我們有兩臺送貨的昌河面包車,還雇了6個工人。”王老板說,現在這些酒店還從他這里買海鮮,但需求量減少了70%,“由每周送貨3次減少為1次,其中幾家店半個月幾乎都沒有進貨了。”
另一家經營高檔海鮮的商戶也很悠閑,店里4名工作人員在看電視,老板說,近期海鮮餐廳對鮑魚、進口龍蝦等高檔食材需求明顯減弱,甚至有海鮮酒樓不惜繳納違約金也要取消訂單,高檔海鮮訂單同比減少了50%以上。
“近期,高檔海鮮食材遇到寒流是普遍現象,大家都加大對普通海鮮和本地海鮮產品的營銷力度,賣帶魚、對蝦成了一些商戶的主營業務。”一位商戶說。在這個市場記者看到,來選購帶魚、扒皮魚、北極蝦的顧客確實比較多,選購高檔海鮮的顧客很少見到。
【批發商】 團購客戶少了 不得不考慮轉型
北環的海鮮批發市場也是如此。
“團購客戶沒有了,普通市民來采購海鮮的很少。現在高檔海鮮生意較為平淡。酒店對于魚翅、鮑魚的進貨量逐漸減少,我們從源頭的進貨量也少了。”潮汕海鮮店的銷售經理秦女士說,“我們正在考慮轉型,賣一般的水產品,量大的話也能掙些錢。”
一名在市場內拉貨的司機說,往年這個時候,是海鮮店最忙的季節,也帶動了拉貨車及搬運工人的繁忙。但這一個月來,自己的生意很少。“不少店原來都是租車送貨,現在,不少店沒有了大客戶,小客戶都是騎個電動車就送過去了。”貨車司機劉師傅說,“我已經3天沒接到活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