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城市“擁堵病”,代表、委員紛紛開“藥方”
“提供公共交通分擔率”最受支持,預計明年可達40%
如何幫鄭州治愈“擁堵”這個“城市病”?今年的省“兩會”上,代表和委員圍繞這個話題熱議。本報聯合大豫網、大河報官方微博展開調查,請網友就幾項解堵“藥方”給出意見,1000多名網友參與調查,其中,38.36%的網友認為,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是解決交通擁堵的最好辦法。其次,23.67%的網友認為修路可以解決擁堵問題;18.14%的網友認為鄭州市要限購汽車;15.91%的網友贊成禁摩、禁電動車治堵;另外,還有3.92%的網友認為,停車場差別化收費也可以解決擁堵問題。
藥方
1
修路
(現狀:新路變成“停車場”)
修路,曾是鄭州市“治堵”的重要方式。鄭州市曾斥巨資對市區內70條斷頭路進行集中整治,并計劃建設三環快速化、隴海路高架等工程,解決汽車擁堵的燃眉之急。
@政協委員吳學旭:鄭州市修多少路才算夠?修路僅僅是解決交通擁堵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鄭州市修路的速度,遠跟不上車輛增加速度。建議加強交通管理和引導,比如,低碳出行,提高遵守交通規則意識。
記者跑現場:昨日,記者來到經二路,發現新修好的快車道上停放不少車輛,來往車輛艱難繞行;人行道上也被小攤販的經營車占據。
藥方
2
差別化收費
(現狀:就高不就低,效果大打折扣)
2011年12月26日起,鄭州市開始對存放在不同區域、不同時段的機動車輛實行差異化收費。
@省人大代表程廣用:差異化停車收費政策在一、二、三類區域劃分上不合理。目前,二、三類區域已經成為鄭州市區人口居住多、商業繁華的區域。實行停車差異化收費標準后,有更多市民選擇把汽車停到這些區域,事實上加劇了農業路、經三路的交通擁堵。
記者跑現場:目前,停車場收費“就高不就低”,差別化收費效果大打折扣。
藥方
3
限購汽車
(現狀:限購汽車,說著容易做著難)
鄭州市去年新增機動車30萬輛,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10萬輛,意味著每四個鄭州人就有一個有車。交通部門分析,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到2015年底,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20萬輛時,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預計將面臨交通癱瘓的風險。
@省人大代表代建設:過去鄭州解堵靠“供應”,即增加停車位數量、道路面積,現在僅僅靠供應已不能滿足需要,還要靠限購。
@省人大代表葛萍:今年1月份,鄭州市政府發布一系列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提出將鄭州建設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綜合性汽車產業新城。在這種背景下,汽車限購將面臨極大阻力。
藥方
4
禁電動車
(現狀:電動車的數量不減反增)
近幾年來,因有些電動車車主不遵守交通規則、橫沖直撞,飽受鄭州市民詬病,提倡鄭州市“禁電動車”的呼聲越來越高漲。但在大家的呼聲中,鄭州市電動車的數量不減反增。
@河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馬炅:鄭州市居民選擇出行方式時,非機動車所占比重超過50%,與機動車之間的路權之爭愈演愈烈,進一步加劇了交通擁堵。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使這些人群“轉移”到公共交通上,這就需要公共交通提高自身魅力,提高公眾分擔率。
藥方
5
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
(預測:明年年底,公共交通分擔率將達到40%)
無論是修路還是解決停車位問題,或是限購汽車、禁摩等各種“治堵”理論,到最后都“回歸”到一個主題,就是大力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擔率。目前,鄭州市公交車分擔率在26%左右,處于全國較低水平。
@省政協委員張林:我省要制定出臺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條例,從政策上、規劃上、資金上等方面明確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和扶持的責任主體。通過特許經營、戰略投資、信托投資、股權融資等多種形式,吸引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并保障公交路權優先,增加劃設城市公共交通優先車道,擴大信號優先范圍。
記者跑現場:在公共交通方面,鄭州市有“大計劃”。《暢通鄭州白皮書(2012-2014)》規劃里提到,在2014年之前,將在鄭州市三環建設快速公交系統,預計春節之后就可以開工建設。目標是到明年年底,公共交通分擔率將達到40%左右。
微
調查
治療城市“擁堵病”
哪個藥方最管用
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
支持率:38.36%
修路
支持率:23.67%
限購汽車
支持率:18.14%
禁電動車
支持率:15.91%
停車場差別化收費
支持率:3.92%
(記者 王磊 田園 朱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