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廣電全媒體記者 王濤)和霧霾天氣一樣,“交通”這個令人越來越頭疼的“問題”,也成為今年“兩會”上的熱門話題。
道路限速混亂 需要規范治理
“公路上限速標準可以不一樣,但制定標準應該有個統一的原則。”省政協委員王聰明對記者說,限速是應該的,但應該做到“標準一盤棋”,而不是各自為政。
她認為限速應根據公路的實際、根據設計標準進行,“有的地方你不能說是二級公路(二級公路的話限速是80公里),但有時候偷偷地給你設一個標準,限速60公里或者40公里。”
王聰明說,限速的標準應該由有關部門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統一制定,一旦制定下來就不能隨意變動,而不是讓各地交警部門自行制定,否則各地從自己地方利益出發,把限速當作罰款的手段,就會出現混亂的局面。
解決交通擁堵需從規劃做起
“道路建設的速度永遠趕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長。”省政協委員吳學旭說,解決交通擁堵,提高廣大交通參與者的素質、加強交通科學管理和優化城市交通設計等是關鍵所在。
“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需從規劃做起。”省政協委員趙玉蘭認為,改革開放初期的城市建設多為蠶食式向周邊拓展延伸,功能配置不合理,后期治理難度大。
趙玉蘭建議城市建設發展規劃應采取“單元式”設計,一個城市等于若干個城市單元的集合,每個城市單元功能齊全、結構完整、布局合理,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可在本單元內完成,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減輕交通壓力。
解決審車難 要增加檢測線
鄭州大多數車主都經歷過“審車難”。有人天不亮就起床排隊,甚至排一天隊,連車管所的門都還沒進去。為此,省人大代表張建建議多建審車點,增加檢測線。
“政府要本著方便市民就近審車、快捷審車的原則,增加檢測線,建議增加數量為30~50條。公安部門要推進審車市場化,讓更多社會資本投資其中,建立更多的審車點。”張建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