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業大省,在過去的5年里河南城鎮化率提高8個百分點達到42.4%。在近日開幕的河南省“兩會”上,河南《政府工作報告》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實現新突破”列為2013年重點工作,未來5年,河南要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率達到52%以上,這意味著近千萬農民將受惠成為市民。
河南靠什么完成這個艱巨任務?新型城鎮化引領是關鍵。
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納入了五級現代城鎮體系。從農村老宅子搬到社區居住,昔日農民改變的不僅是傳統的生活方式,還將得到更多的生活保障。
“新型農村社區雖屬于城鎮體系的末端,卻把城鎮化的底座做大了,無疑擴大了受益面,實現了農民的就地城鎮化,這樣的新型城鎮化符合河南實際。”河南省政協委員、省社科院院長喻新安說,“從農村切入的新型城鎮化,要注重解決好農民就業、福利、教育等一系列保障問題,讓農民生活得更便捷更舒適。”
把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的重點放在中小城市,鼓勵引導就近城鎮化,河南省提出將增強城鎮產業支撐能力,推動以產興城,更好解決進城農民就業問題;把具備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加強城市新區、中小城市、城鄉接合部學校建設,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居住及子女入學問題。
河南還將繼續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著力發揮鄭州、洛陽等城市龍頭帶動作用,做大做強省域中心城市,加快發展縣城和縣級城市,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中心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城鄉統籌、互促共進的現代城鎮體系。
河南推進的新型城鎮化一肩擔兩頭,一方面實現工業化,以城聚產,產城互動,實現農民有序轉移、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提高城鎮的承載力,另一方面,又在資源的集約和節約中,進一步推動農業的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經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