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消融中,四九天正寒,但鄭州卻有了幾分春天的溫暖。
“可不可以來我家吃碗面,這樣我妻子會多賺一些錢。”23日、24日,東方今報以《一碗面的真情》、《“這個家不能散 我們要一起幫他過關”》報道了患骨肉瘤的面館老板李剛的遭遇,愛心瞬間涌向這個家庭。
昨日,李剛只有8張桌子的面館擠滿了聞訊專程趕來的人,有人吃一碗面,悄悄壓在碗下200、500元錢,名字不留就走了。
【回顧】
面館主人患重病
求助大家“吃碗面”
鄭州市鄭密路沁河路口,有一個“李記鹵肉刀削面館”。
面館由市民李剛夫妻倆和朋友合開,此前,夫妻倆在路邊賣烤串兒。
去年夏天,李剛被確診患了骨肉瘤。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李剛妻子井女士一下子蒙了。
李剛偶爾乘坐過東方今報發起的愛心順風車,于是發帖求助,“可不可以來我家吃碗面,這樣我妻子會多賺一些錢。”
李剛說,就是想著能多賣些錢,后來得知治療費用極高,還萌生了轉讓飯店的想法,但后來又遇上點兒麻煩,“房東不同意轉讓”。
大病當前,急需費用治療,怎么辦?
【反響】 既吃面又捐款 一天善款聚6000元
1月23日,東方今報以《一碗面的真情》報道李剛的遭遇。
當天,第一波愛心涌向李剛。鄭州愛心順風車部分網友代表,帶著牛奶衣服等前往醫院探望。據網友“小狼”介紹,當天網友自發捐款6000元錢(詳見24日東方今報A09版)。
當晚,東方今報社會新聞部主任劉克軍(微博@劉言非語)發出微博,轉發量2000余次,李剛一家的遭遇引起全國網友的關注。
鄭州市政府網站官博“@鄭州市政府網站”的小編HOLD不住了:這種誠實,小編無法拒絕……吃面去。
微博認證為“蘇州廣電總臺都市音樂頻率主持”的網友“@948DJ鐘祥”說:鄭州的朋友,吃一碗吧!
“免費午餐”公益行動發起人@鄧飛轉發支持:鄭密路與沁河路口,李記鹵肉刀削面館,一碗面的真情。
網友@車間阿貓爽快地說:車間傳播機構鄭州總部全體去。我相信這個世界,比我們有愛心的,大有人在!
【直擊】 小面館爆棚 門外還候著食客
昨日,聞訊趕來的愛心食客,使“李記鹵肉刀削面館”爆棚。面館只有80平方米,擺了8張桌子,賣一些小菜、刀削面、砂鍋和炒菜。吧臺上,擺著東方今報當天關于他們的報道。
“23號的報紙,一個來吃飯的客人看到了,拿走了。”井女士說。
因李剛在鄭州市骨科醫院住院,店里臨時找來幾個伙計,李剛妻子井女士帶著3歲女兒,既要往返醫院照料丈夫,還要負責面館生意。做面、端面、收賬、洗刷……井女士和幾個伙計忙得腳不沾地,連哭鬧的女兒都顧不上。
愛心食客李曉華和老公從鄭州西環趕到店內吃面,見到井女士,同是做母親的兩個人握手落淚。“很小我父親就去世了,現在我也有孩子,特別感同身受”。
中午時分,小小刀削面館人聲鼎沸。8張桌子座無虛席,還有一些網友在門外等著。
【特寫】
食客吃碗面
碗下壓500元悄然離去
因愛而來,面的價格沒人計較。昨日,一位穿藍色上衣的先生,吃完一碗砂鍋后悄然離去。等店伙計收拾碗時發現,碗底下壓著500元錢。
愛心的哥王偉、“趕著毛驢逛街”等人“組團”來吃面,有位的哥還從禹州趕來。因店里人多,幾位的哥站在店外頭排隊等著。
常做公益的魏曉軍、宋偉等人結伴而來,要了面還有菜。“西瓜哥”常贊也來到店內,安慰井女士堅持下去。“暖氣哥”洪茂森趁井女士不注意,把善款放到吧臺上的報紙底下。
中午時分,井女士把記者拉進操作間,“姐,你看,剛有人塞給我錢,只留了個‘劉女士’、‘魏先生’,都不留聯系方式,這叫我以后咋還啊?”
【媒體】
采訪之余不忘吃碗面
李剛一家的遭遇引起省會媒體的關注,采訪的同時,吃面表達愛心。
上午11時許,李剛位于鄭密路與沁河路口附近的“李記鹵肉刀削面館”,已經坐了一些專程趕來吃面的人。河南電視臺8頻道《百姓》欄目、鄭州電視臺《鄭州大民生》欄目正在記錄這感人的一幕。
鄭州晚報記者張錫磊、廖謙和幾個朋友過來,專程吃面。而東方今報出版部楊眉一家前來吃面,看到人多,“打包帶回家吃”。
東方今報記者采訪時發現,不時有媒體記者還有一些公益拍客陸續前來。
昨日下午,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食客準備者》編導齊全要走李剛妻子井女士的電話,表示想做一期節目,“晚上準備過去”。
昨晚,河南電視臺法制頻道《法治現場》記者張曉雯同樣詢問井女士的聯系方式,“準備晚上過去”。
東方今報記者了解到,還有一些媒體從業者,悄悄捐款奉獻愛心。
【收獲】 一天賣出300碗面
昨日下午,趁店內不忙,李剛妻子井女士趕緊去菜場補貨。
井女士盤算了一下,僅昨日中午,賣出近200碗面。井女士說,除了關注他們的媒體增多,很多市民、網友打來電話問候,心里很溫暖。
昨日21時許,李剛妻子井女士還在忙碌當中,一撥撥的愛心食客讓面館推遲關門。井女士介紹,一天下來賣掉近300碗面(加上砂鍋),一天內現場又接到捐款5100元,這不算全天營業額和李剛銀行卡號接到的捐款。“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妻子】 “把病看好 以后從頭再來都中”
昨日,李剛依然在鄭州市骨科醫院接受治療,人看上去特別虛弱。
“以前店里的活兒都是我一個人扛,現在交給媳婦,一個女人家還帶著孩子,我真不忍心。”李剛苦笑著說。以前,他們夫妻倆在馬路邊賣烤串兒4年,一心一意做生意,踏踏實實過日子,再苦也是甜。
去年“十一”,李剛得病住進醫院。晚上,井女士和3歲女兒到病房陪丈夫,她們娘倆打地鋪,只有白天,女兒才睡在爸爸的腳頭。“床很小,他的腿不能碰。”井女士說,3歲女兒懂事地說“嘟嘟不碰爸爸”。
夜里,李剛疼得睡不著,找來止痛片吃下,還是疼痛難忍,“我就心疼,疼得很,沒辦法……”井女士說,“想盡辦法把病看好,以后從頭再來都中。”
【醫院】 下一步將手術切瘤 換人工半骨盆
昨日,對于李剛的病情,鄭州市骨科醫院骨腫瘤科副主任王順利介紹,李剛患的骨肉瘤屬惡性腫瘤,治療方法就是化療、手術、再化療。下一步準備的治療方案是,做手術,把瘤切掉,換一個人工的半骨盆。
“瘤子長在了他的胯骨上,周圍有血管、神經,跟骨盆內臟相鄰,會危及生命。目前,他的癥狀比較重,瘤子非常大,骨盆前后長得像菜花一樣。”王順利說。
醫院的張大夫說,李剛目前急需手術,否則前期化療會前功盡棄。
省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陳小兵說:“這個病花費很大,會使病人很受罪。藥物劑量要遠遠多于治療其他癌癥。”
東方今報對李剛的持續報道,也引起鄭州市骨科醫院的關注。
昨日21時許,該醫院黨辦主任海寧表示,他們也會去吃面支持李剛,同時,海寧還透露,院方會盡最大努力幫助李剛,比如提供住院便利,積極幫忙申請一些愛心基金等。
還有一個好消息是,醫院把李剛的資料發往北京,已經定制了手術用半骨盆假體。
今天,骨科醫院會專門對李剛的治療和幫助做研究。
■ 對話
“希望大家多來吃碗面 畢竟是勞動所得”
記者:今天有哪些人看望你了?
李剛:電視臺、網站、電臺、DV拍客來了幾家,還有愛心順風車的群友,留下善款。聽媳婦說店里的媒體、好心人更多,她電話都快被打爆了。
記者:雖然你一再表態拒絕捐款,但很多人自發給捐款,你怎么看?
李剛:我也不知道該咋說了。我昨天晚上把順風車網友以及不知名的網友捐的錢湊了1萬元給醫院,先把手術用具給訂下。如果將來需要讓我做啥,我一定回報。
記者:聽你愛人說還是想轉讓面館?
李剛:不轉咋辦?離手術費差太多了,轉店是一個根本的解決方法。另外就是心里覺得不得勁兒,就是不得勁兒,你說你一個大老爺們兒,讓大家來吃面的,咋整來整去整成接受捐款了?
記者:如果大家把錢給你湊齊了,讓你“保”住店,你怎么辦?
李剛:這當然是好的了,但是我還是希望不麻煩大家,說實話,我最怕別人說我炒作,心里特別害怕。
記者:你重病急需用錢,為何只希望大家去吃碗面?
李剛:我最早的想法可簡單,就是希望大家多來吃碗面,因為咱畢竟是靠勞動所得。現在整成了捐款,是誰的錢將來還要還;如果找不到捐款人,咱就回報社會,畢竟誰的錢都來之不易。(東方今報記者 趙丹/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