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們購買玩具時,可要多瞅幾眼 河南商報記者 趙卓/攝
5年前,河南玩具出口幾乎停下了“腳步”,年出口額一度下滑到幾十萬美元,甚至更少。
如今,一批沿海產業轉移企業的到來,再次點燃了河南玩具出口的“火焰”,讓河南玩具的出口額,于去年提升到了近5000萬美元。
盡管玩具出口得以快速發展,但內銷市場的混亂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上規模企業的發展。
數據
9家企業出口額近5000萬美元
1月22日,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傳出消息稱,剛剛過去的2012年,我省共計出口1480批玩具,貨值4957萬美元。
“玩具出口,主要是省內9家企業在做。”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輕紡處輕工科科長韓東說,去年我省共有9家企業對外出口玩具。其中,有4家企業是近年來我省招商引資來的沿海產業轉移企業,這些企業的出口額占到了出口總額的90%。
據介紹,去年我省玩具出口量最大的企業是中擴贈品玩具(洛寧)有限公司,這家港資企業的出口額達到了4000萬美元,占全省玩具出口總額的4/5還多,而“本土”企業出口較多的是新鄉市長城兒童用品有限公司,出口額約400萬美元。
韓東說,2006年、2007年時,我省的玩具出口額一度只有幾十萬美元,幾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感受
壯大企業離不開出口
“我們不做內銷,產品全部出口。”中擴贈品玩具(洛寧)有限公司副總裁謝方說,他們主要生產毛絨玩具與塑膠玩具等小型玩具,全部供應給世界知名快餐企業麥當勞當做贈品。今年,中擴會繼續擴大生產,其出口量可能還會增多。
“出口僅占我們的1/5,下一步還要擴大出口量。”新鄉市長城兒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職春明說,去年他們企業的銷售額在1億元左右,其中出口僅占1/5,主要還是內銷。
“內銷的利潤在降低,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出口。”職春明認為,在內銷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加大產品出口量無疑是壯大企業的一條好路子。
說法
內銷市場一片混亂
采訪中,只要一提到內銷,河南“本土”企業便會表現出很多無奈。
一位玩具行業內的資深人士說,不論是在河南還是周邊其他省份,都存在著眾多玩具生產作坊。
“對有些玩具的安全要求是食品級的。”鄭州一家玩具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說,小作坊根本不在乎玩具的質量,也不需要進行3C認證。
例如,正規玩具廠家開發一款新品童車,在銷售之前,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去設計、做模具,之后才會上市,令正規廠家頭疼的是,這款新童車剛上市,便被玩具生產作坊拿去仿造。
“作坊用的塑料、鋼管都薄很多,也沒有3C認證。”業內人士說,如果正規廠家生產一輛童車要70元,作坊的可能還不到60元,這讓正規廠家根本無法銷售。
調查
無3C認證玩具照樣銷售
盡管產業轉移而來的企業給河南玩具行業帶來了質的提升,另一個事實卻是,在鄭州的玩具市場上,仍有不少“三無”產品。
昨天,記者走訪了鄭州火車站附近幾家小商品批發市場。因為農歷蛇年馬上就要到來,蛇形玩具頗為走俏,令人尷尬的是,河南商報記者隨機走訪了10家商鋪,其中6家都有“三無”商品。
在市場里擺放的布類玩具,記者查看了其標簽,不少產品只標有廠址,沒有聯系電話;一些飛機、汽車模型類玩具,操作手柄上沒有中文標示;部分商品缺少“3C”認證。
記者咨詢了工商部門,得知工商部門曾多次發布警示,購買兒童玩具,要查看其3C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但據執法人員介紹,仍有家長對此意識不強,“3C認證、警示性語言、廠名廠址等信息,這些都不可缺少。”
在現場和記者一起詢問玩具價格的李女士也表示,因為這里的玩具便宜,自己并沒有太在意玩具是否完全合格,對于產品信息也沒有注意。
呼吁
內銷玩具質量亟須提高
“無3C認證產品,已經嚴重影響了正規企業的經營。”職春明說,玩具內銷的利潤在15%左右,如果讓一些小作坊繼續生產劣質玩具,很可能會把大的生產企業逼得無法生存。
他建議工商部門,應加大對不合格玩具產品的打擊力度,讓這些產品無法在市場上銷售,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玩具產品的安全,讓消費者放心購買。
對于“三無”玩具,工商部門每年都會組織查處行動,記者也曾跟隨工商部門對鄭州火車站附近市場進行檢查,不合格玩具卻屢禁不止。
一位工商部門人士分析稱,這如同其他假貨一樣,因為有需求才有市場,“如果市民都不貪便宜,都到商店購買正規玩具,這些‘三無’和缺少3C認證的玩具,就沒有市場了。”(記者 陳清利 孟令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