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大、速度快、視線差,安全如何保證?”1月18日,在開往北京西的G90次高速動車組列車司機室內,記者見縫插針采訪了鄭州機務段的添乘干部李振修,探訪高鐵列車霧霾中如何“淡定”運行。
元旦過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一直被霧霾天氣籠罩。持續(xù)的霧霾像一層層薄紗“披”在京廣客運專線上運行的高鐵列車司機室瞭望玻璃的前方。一時間,霧霾天氣下高鐵列車的運行安全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高鐵列車采用的是先進的ATP模式行車,RBC列控中心通過軌道電路將模擬信號傳送至司機室內的ATP顯示屏,司機可以根據顯示屏顯示的信息操縱列車。”接著,李振修又補充道,“模擬信號的傳輸介質是鋼軌,并非我們想象的空氣介質,因此,霧霾天氣對高鐵列車的運行基本沒有影響。”
“就像飛機在漆黑的夜里飛行那樣嗎?”記者追問。
“可以這樣理解,但不完全是。也可以理解成將高速公路劃分成若干區(qū)段,每個區(qū)段只有一輛汽車單向行駛,而行駛的路線是提前安排好的。”李振修剛說完,列車啟動了。
記者看到,李振修站在司機的旁邊,目不轉睛地盯著列車的運行前方,并不時地高聲呼喚,提醒司機注意些什么。而司機也是有條不紊地操縱著列車,或呼喚,或手比,或確認ATP屏顯示,或移動手柄,或搬動按鈕……列車也一直保持著正常的運行速度。
“從車里向外看,前方像披著一層層的薄紗,最遠能看到二百米左右。那么司機瞭望運行前方有多大意義?”在下一站的站停間隔,記者又道出心頭的疑惑。
“雖然看得不遠,但意義卻很大。我們對運行前方進行立體式的瞭望,也就是上看接觸網,下看線路,左右看周邊環(huán)境。”李振修頓了頓,接著說,“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似平常,看的內容則不簡單。”
“比方說呢?”記者接著話茬問。
“就說看接觸網。司機需要隨時觀察其狀態(tài),特別是大風天氣,一些塑料袋、泡沫等垃圾很容易隨風掛到接觸網上……”李振修正在解釋之際,列車再次啟動了。
為了不影響李振修的工作,記者的采訪就這樣斷斷續(xù)續(xù)地進行。而高鐵列車的啟動、運行和剎車,就像一個含蓄的江南女子,眼前的“白紗”若有若無,那樣溫文爾雅,一切都點到為止。(記者 董 娉 通訊員 孫 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