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中原區特色實驗小學 資料圖片
在南三環和工人南路交叉口,二七區工人南路小學(暫命名)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封頂,施工進展順利,預計今年秋季就可以投入使用。像工人南路小學這樣的30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項目也都在去年年底開工,大部分可以在2013年投入使用。昨日,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2013年,市區計劃再開工建設30個中小學項目,還將在全市開建86所公辦幼兒園項目。
◆投入
去年11億多投入建設中小學、幼兒園
作為市政府承諾的實事之一,2012年底,市區30所中小學校已經全部開工建設,計劃在全市范圍內建84所幼兒園,到年底實際開工建設的有96所。據了解,市區30所中小學校總投資7.37億元,共增加703個班,增加33135個學位。其中,小學增加403個班、18135個學位,初中增加300個班、15000個學位。全市范圍內在建的幼兒園共有96所,總投資3.82億元,增加848個班、25540個學位。
按照市教育局的規劃,在2013年,市區將計劃新建、改擴建的中小學依然為30所,預計新增學位3萬個以上。全市計劃建設86所幼兒園,學位2萬個以上。“這些規劃項目確保在2013年底前開工建設。”市教育局發展計劃法規處處長陳明哲說。
◆現狀
一所農村幼兒園將輻射5個行政村
冒著嚴寒,負責中牟縣姚家鎮春崗幼兒園建設項目的工人們還在進行幼兒園教學樓的粉刷工作。目前,幼兒園的教學樓已經初具規模。
春崗幼兒園是一所公辦園,投資近200萬元,有9個教學班,可以招收270名小朋友入學。“招生范圍輻射到周圍的5個行政村。”中牟縣教體局的有關負責人介紹,幼兒園是在原來村辦小學的校址上新建的。“以前村里只有1個民辦幼兒園,其他的就是家庭作坊式的幼兒園,安全問題和師資問題都難保證。”中牟縣教體局的這位負責人說。
據了解,中牟縣提出按照農村每3000~5000人設置一所幼兒園,每所幼兒園服務半徑為1.5~2公里的標準,3年計劃建設百所幼兒園。
在建校規劃中,去年的96所公辦幼兒園大多數集中在鄉鎮,鄭州市區的公辦園建設的是少之又少,“拿地難”一直是困擾著城區建公辦幼兒園的問題。
◆途徑 通過購買實現幼兒園轉“公”
在建校過程中,二七區開辟出多種渠道,不僅僅是由政府建校,還可以是購買、租賃。比如,棉紡路中學由區建投公司代建,工人南路小學由開發商代建,實驗幼兒園是購買過來的公辦幼兒園。
“開辟多種途徑,使建校任務進一步加快。”二七區教體局有關負責人說,去年,二七區承諾的中小學、幼兒園建設項目共有6個,其中,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3所,新增初中教學班48個、初中學位2400個,新增小學教學班30個、小學學位1350個,新增幼兒園教學班30個、幼兒園學位900個。截至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二七區實驗幼兒園,正在建設的有5所,其中,89中學改擴建項目、工人南路小學新建項目、黃崗寺幼兒園、齊禮閻幼兒園4個項目均已主體結構封頂,棉紡路中學新建項目正進行主體二層施工。
據了解,2013年,二七區計劃新建中小學2所,分別為興華街第二小學、嵩山路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建2所幼兒園,分別是嵩山南路幼兒園和工人南路幼兒園。
◆控規 范圍擴大到1100平方公里
陳明哲介紹,制定中小學建設用地控制性規劃很有必要。《2009~2020 年鄭州市市區中小學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簡稱《控規》)是2010年由市政府公布的。《控規》中所設定的市區北至大河路,南至環翠路,西至西五環,東至京珠高速,共450平方公里,控制了中小學教育用地637片。
目前市區內的建校項目有不少是《控規》提前確定的,如位于開元路和文化路交叉口西南角的鄭州市實驗高中項目,本來是教育科研用地,因為市區北部缺少高中,該地塊定為高中建設用地。目前,該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鄭州市實驗高中今年中招時將開始招生,秋季開學正式投入使用。“先控制住用地,在每年建校時才能有地可用。”陳明哲說。
記者了解到,2012年,市政府單獨編制《鄭州都市區中小學布局規劃》。該規劃的編制范圍,從2009年的450平方公里增加到1100平方公里。目前,該規劃已經完成了6個基礎性研究成果的預審和專家論證、城市區人口的發展預測和生源預測和規劃建設指標體系的初步確定,做到了鄭州都市區六線規劃和中小學布局規劃的有效對接和同步推進。
◆問題 熱點地區入學依然“熱”
有一個現象也是不容忽視的,在近年來新建、改擴建中小學的力度逐年加大的情況下,家長們仍然感覺到熱點學校依然“熱”,“大班額”的現狀并沒有得到徹底的緩解。從《控規》上看,大多數的“預留地”在三環以外,預留在三環內的只占到40%左右。
為何不選擇在三環內多規劃教育用地呢?
對此,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解釋,近幾年來,一些開發建設項目沒有留下建學校的用地,在制定《控規》的時候,只能往周邊區域安置預留的教育用地。“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城中村改造的過程中,提前規劃設計好需要的中小學建設項目,在建成區內新建中小學,或者對原有學校進行升級改造,以緩解城區內學校的入學壓力。”陳明哲說,解決熱點地區的“入學難”、“大班額”現狀,是規劃時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各區根據不同的情況,來確定規劃項目。(記者 張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