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蘭考縣棄嬰火災遇難事件發生后,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
河南省人口多,社會福利機構基礎薄弱,民間收留孤兒棄嬰行為時有發生,規范這些民間行為還存在哪些難題?1月9日,民政部門就此作出了回應。
社會棄嬰從何而來?
蘭考事件讓人們深思,更讓人們疑問,我省到底有多少棄嬰?如何首先從源頭上制止棄嬰行為的發生?
造成棄嬰產生的原因非常復雜,棄嬰主要有四類來源:一是新生缺陷兒;二是未婚先孕生產的私生兒;三是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遺棄的女嬰;四是新生兒出生后父母死亡或因其他原因被遺棄。
按照省計生委提供的殘疾兒童出生率數字進行推算,全省僅殘疾兒童中每年有幾千名棄嬰,加上各種原因遺棄的健康嬰兒,數量更大。相關法律雖然對禁止遺棄兒童有明確規定,但實踐中很難追究相關責任人。
棄嬰問題涉及遺棄人責任、監護職責、撫養義務等方面,單靠行政法規難以有效打擊,需要加強民事、刑事方面立法和執法,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多部門協調配合,從源頭上有效制止。
另外,有關人士呼吁,對養育殘疾兒童的家庭應當在生活上給予扶助,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棄嬰特別是殘疾棄嬰現象的發生。
民間收留棄嬰為何難規范?
2011年,我省孤兒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已有5萬余名孤兒等困境兒童納入了制度性保障體系。福利機構監護的棄嬰都能享受到生活保障,每年1000多名殘疾兒童得到了免費手術矯治和康復。
但是,仍有部分棄嬰未獲制度保障。主要是因為棄嬰發現后,撿拾人符合收養條件的,可依法辦理收養登記。撿拾人向公安機關報案后移送兒童福利機構的,由民政部門監護撫養。還有一部分棄嬰,撿拾人或民間收留機構未向公安機關報案,自行收留撫養,難以掌握情況將其納入保障。據了解,我省每年通過合法途徑送至兒童福利機構的有1000多名,多數健康嬰兒都在民間被撿拾人依法收養或自行收留。全省每年依法辦理收養手續的棄嬰1000名左右。
由于未成年人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為保障其合法權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以孤兒、棄嬰為服務對象的社會福利機構,應與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共同舉辦。實踐中一些個人和社會組織主動收留撫養一些孤兒、棄嬰,漸漸形成規模。對于這類個人和機構,如果同意與民政部門合辦,由民政部門履行監護責任,既符合法律規定,滿足個人和民間機構的愿望和要求,為孤兒提供較好保障,同時也符合政府與民間合作、政府購買服務和社會福利社會化的發展趨勢。但是對于不同意與民政部門合辦,本身不具備相應的養育條件又堅持不把孤兒、棄嬰移送兒童福利機構的這類個人和民間機構,民政部門缺乏相應的執法依據和手段。收留人和被收留兒童多數都以父母和子女的身份共同生活多年,建立了感情,采取強制性措施帶離孩子,也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情、理上存在兩難選擇。
如何使被棄兒童得到妥善安置?
從全省來看,我省兒童福利機構歷史欠賬多,基礎薄弱。目前,省轄市級有17個福利院,但專業兒童福利院只有5所。縣級社會福利中心只有30多個基本建成,投入使用的還不到20個,大部分縣尚未開始建設,這與實際需求相比差距較大,且福利機構人員緊缺也影響到兒童的安置和撫養。
按照“十二五”規劃,到“十二五”末,全省每個縣(市)要建設一所集養育、康復、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以孤兒養育和養老服務為重點。今后,省民政廳將督促各地加快縣級福利中心建設。希望各地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為兒童得到妥善安置提供基礎設施條件。有關人士呼吁,應盡快完善兒童福利保障制度,出臺全面保障兒童權益的兒童福利法,一些深層次問題的解決最終需要依靠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記者李 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