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鄭州市金水區網格員王喜紅在巡查時發現,省委社區7號樓一住戶窗口冒出濃煙。他立即通知戶主、報警、上報信息,很快,這起由于飲水機缺水引發的事故,在消防人員、物業和居民共同努力下消除了。
今年上半年鄭州市主要領導在金水區蹲點推行網格化管理以來,金水區已密織網格966個,將服務與管理無縫隙覆蓋到街道、社區和居民樓院,將轄區的社情民意盡收“網”中,已累計排查出各類問題68535起,處置率達92.9%。金水區區委書記鄭灝東說:“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網格化管理就是從制度上促使干部將履責的過程變為深入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的過程,通過行政資源、政府管理、服務群眾三方面的延伸,實現社會管理‘全覆蓋’、社會服務‘零距離’、居民訴求‘全響應’三大要求。”
“樓院巡查兩大‘法寶’不離手,左手小冊子、右手智能機。別小看這本小冊子,一冊在手就能查出個子丑寅卯,熟練掌握相關業務的辦理,不讓居民跑冤枉路。”中方園社區網格長鮑朝陽說。
“現在小事找網格長、大事報居委會,基本都能解決。”二級網格負責人姚麗華感受頗深。
“看得見但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面對社會管理中的這一脫節,金水區通過職能部門組團式下沉,將公共單位吸納進網格,
明確各自職責,促進條塊融合,保證政府各項職責全覆蓋、無障礙落實。
該區安監、城管、質監等12個區直職能部門的下派人員直接對接二級網格,履行行業監管職能。下派人員到網格后,網格內“條”與“塊”的職責和任務明晰了,每位網格長發現有問題可直接向職能局委下派干部反映,既方便又快捷。大家說“這事不歸我管”的次數少了,聯合執法的行動多了,問題收集效率和處置成功率顯著提升。同時,成立的和諧社區“五大員”(樓院物業管理員、社情民意聯絡員、工作聯建指導員、志愿服務協調員、社區事務監督員)隊伍,形成群眾常態化參與自治管理機制。不論是改造老舊社區,還是打造“15分鐘生活圈”,他們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全天候巡查、全覆蓋了解、無縫隙對接”的網格運行格局在金水區已初步形成。(記者徐建勛 何 可 通訊員王珺潔 李 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