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遺珍——絲綢之路沿線六省區文物精品展”
“馬踏飛燕”、胡人俑、西夏印章、古羅馬的金幣……一件件珍貴文物,亮相河南博物院,引起不小轟動。
12月21日,由河南博物院聯合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區六家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絲路遺珍——絲綢之路沿線六省區文物精品展”,在河南博物院開幕,270余件珍貴文物驚艷亮相。
在各種旅游場所,大家經常看到一只正在飛奔的駿馬形象,這就是中國的旅游標志——馬踏飛燕。展廳內,這匹著名的“駿馬”(復制品)也來到了現場,這也是它首次來到中原。
大家都知道“胡服騎射”的故事,在展廳里,“胡人”多得很:三彩胡人俑、三彩胡人牽駝俑……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胡人”的說法,而到了唐代,“胡人”主要指的是西方人,尤以粟特人居多,主要分布在現今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而提起“西夏”,很多人也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見過西夏的文字。昨日的展廳內,來自甘肅省博物館的兩枚“西夏文首領印”,也格外引人注目。
公元前138年,張騫西行,開辟了中西方交往的“絲綢之路”。2000多年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的奉獻及對歷史進程的推進依然令人贊嘆。而全面觀賞絲路遺存,也成了很多人的期待。
為滿足廣大參觀者的愿望,并配合絲綢之路“申遺”,河南博物院聯合絲綢之路沿線六省區25家文博單位,精選了自春秋至宋元時期的各類相關文物270余件(組)予以展覽,所展文物雖出土于我國境內,但不少文物為西方傳入,如古羅馬的錢幣,波斯銅燈等,異域風情濃厚。
據悉,此次展覽至2013年3月3日,免費對外開放。(記者 梁新慧/文 記者 劉棟杰/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