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師自通拍出首部短片,斬獲十億次的網絡點擊率,在捷克電影節獲取大獎。善于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細節,從而在進行創新的在京河南人李春嘯,以其獨特的個性展現和其自身的不懈追求,演繹了一種“屌絲逆襲”式的人生蒙太奇。
【人物檔案】
李春嘯 導演,出生在河南省開封縣,2010年4月開始“北漂”, 06年11月份,策劃并自編、自導、自演的網絡系列短劇《民工也瘋狂》 在網上風靡一時,2007年9月,受河南電影制片廠《當代孝子》攝制組邀請,李春嘯任該片導演助理一職,并在該片中飾演一配角。 2010年參加湖南衛視全國導演選拔賽,晉級全國五強。目前,其已獨立攝制出30多部影視劇。
◎懵懂闖入“影視圈”
在10分鐘的微電影中,直到影片結尾,才能出現花粉產品的名字……
12月9日,在和投資人、在京河南人劉先生干掉了三瓶“紅星”二鍋頭后,80后李春嘯說服了投資人,堅守住了自己的藝術理念。
投資人劉先生和“北漂”的李春嘯,結緣于新浪微博。
在新浪微博上,職業為導演、暫居于北京海淀區的李春嘯,有個很個性的認證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看到這個性簽名,正在尋覓導演的劉先生,對李春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溝通后,他發現自己的這個河南老鄉,堪稱是中國點擊率最高的草根導演。其拍攝的《民工也瘋狂》系列微電影,在全球點擊率已超過了十億次。
2007年的春節,李春嘯拍的《民工也瘋狂》系列DV短片,在網絡上熱播,一夜點擊量就達到了25萬次。李春嘯說,那是自己的處女作,以幽默搞笑的形式,反映了農民工群體的喜怒哀樂,當時都不知道什么叫微電影, 就這樣懵懵懂懂地闖入了“影視圈”。
在這之前,出生在河南省開封農民家庭的李春嘯,只是小時候喜歡在同學面前表演相聲,并慢慢有了點“名氣”,鎮上的人,都會跑學校看他表演。而這些,讓年少時候的他,有了當演員的夢想。
那時,有一次聽說有劇組來鄭州,就過去跑龍套,結果被騙了:交錢培訓,但交完錢之后,就再也找不到人。
◎請對我刮目相看
為了離開農村,初中畢業后的李春嘯,考入了一所職業中專,學習美術。
畢業后,李春嘯做過繪畫的技工、少兒美術家教,也在廣告公司做過創意師。這之間,只要是聽說鄭州來劇組了,他都會從開封跑去湊熱鬧,“長相不帥,也每每被導演拒之門外”。
于是,自認為“長相純爺們兒”的李春嘯暗下決心:讓看不上自己的人,對自己刮目相看。
聽說鄭州一家廣告公司,常拍視頻給電視臺,他就設計些廣告創意,博得他們的青睞。借助于這家公司,他得以結識些圈內朋友。之后,自學成才的李春嘯,拍出了網絡系列短片《民工也瘋狂》。由此,也讓李春嘯真的有了名氣。
他回憶說,從2007年春節開始,半年間,他都是在接受媒體輪番采訪,幾乎所有媒體,都不停追問:你沒受過任何專業訓練,怎么能拍出如此受熱捧的短片?
這之后,他又斷斷續續拍了些短片,也都很受歡迎,且在首發時,一天的點擊率,就沒有低于20萬次的。而這些短片的成功,也讓他自信大增,開始有了做導演的夢。
◎評委們的笑聲
2010年3月份,采訪過他的新浪工作人員吳俊致電給他,說湖南衛視開辦了面向全國海選導演的欄目《我要拍電影》,希望他嘗試一下。
于是,這個電話,成就了李春嘯的“出乎意外”:靠著《過年》這部短片,他從八千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直接晉級全國60強。
到北京決賽時,他忽然發現,所有選手中,有北影學院的畢業生,有韓國的選手,有在國外著名電影學院學習的學生。只有他自己,是自學起家的草根導演。
決賽有個環節,是選手自拍一段介紹自己的視頻,而李春嘯的那段視頻,現在網上還能搜索到:一個靠“碰瓷”為生的“
混”,被肇事逃逸的汽車撞得滿身傷,正坐在街頭哭,畫外音響起,你為啥不去參加導演“海選”?“混混”靈機一動,把鼻血當油彩扮成英雄蘭博形象,頭纏著必勝的褲腰帶來參加決賽了。
這段搞笑視頻,讓評委們當場笑了起來。在評委們的笑聲中,李春嘯拿到了全國第五名的成績,但第五名,仍然意味著出局。
他的出局,也讓很多網友認為,是學院派大獲全勝的標志(其他四強均為電影專業,其中三人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
◎“繡球” 從北影學院拋過來
不過,在這次轟動全國的導演海選結束后,作為監制的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王紅衛,卻主動找到了李春嘯。
王紅衛說,初看李春嘯拍的《過年》,感覺李春嘯都不懂什么叫電影。但看到李春嘯拍的那個諾基亞廣告《村廣播站的改革》,他就覺得李春嘯該拿冠軍,可惜他不是評委。
王紅衛還告訴李春嘯,北京電影學院有個FMA(藝術碩士)研修班,他想跟領導們商量下,給李春嘯降低門檻,讓他來進修。
還不到30歲的李春嘯,卻放棄了這次機會,他說,他想要做網友們希望的、中國的第一個純草根名導演。
但參加完湖南衛視的海選之后,成為“北漂”的李春嘯,又開始了他影視上的“東奔西走”。令他失望的是,盡管有很多投資商拿錢讓他拍,但多是小成本制作,而且還要不斷地向商業利益妥協。不過,夢想的曙光,也會偶爾在他眼前展現,這不,11月底,在朋友牽線下,李春嘯和北京萬達影院取得了聯系,自己的一部劇本,目前正在萬達影院送審。
而一家實力雄厚的影視公司,也向他發出了合同邀約:對方投資,不僅讓他負責影視劇拍攝,還請他做公司股東。(特派北京記者 奚春山通訊員 于宙 楊永)
■ 對話李春嘯
你走天橋 我走地下道
東方今報:拒絕北京電影學院拋來的“繡球”,現在后悔嗎?
李春嘯:其實,我還拒絕過北京一家全國知名的電影公司。現在來看,是有點兒年少輕狂,但我當時的想法是,你走天橋,我走地下道。因為是草根,才不會像“科班出身”們一樣,被條條框框所約束,我有信心在把握觀眾心理和影片娛樂效果上能夠更勝他們一籌。
現在來看,不管學院派或者非學院派,各自有各自的長處,并且他們對中國的電影發展都起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他們不應該對立,而應該聯合,吸取對方長處,一起進步。所以,我今后一定要找機會去電影學院進修。
東方今報:微博認證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什么寓意?
李春嘯:我熱愛這個國家,也很關心時事。習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講話,讓我很受鼓舞。我希望用影像實現自己的中國夢。作為公民,我希望用幽默搞笑的影像,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的感受。而我最得意的作品,就是2009年初拍攝的獨立電影《人》,講的就是一個農村小混混跑到城市后的生活狀態。而這部電影,也在第四十四屆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獲得新視角影片、最佳新人男演員、最佳男配角三項提名。
■ 點評
捷克電影節的獎項、十億次的網絡點擊率、河南人的精氣神,勾勒出一個長相純爺們兒的“草根男”的生活軌跡。而這名逐漸成長起來的優秀80后男生,仍一直堅持行走在他所追求的影像中國夢的路上。
點評人:劉金山:河南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