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多的孩子希望能乘上這樣管理規范的校車
核心提示
家里離學校遠,孩子上學生出難題。家長無暇接送,孩子騎車又不安全,校車無疑成為部分中小學生上下學希望選擇的最佳交通工具。目前,鄭州市的上路校車有多少?校車上路又該怎樣管理呢……
昨天,記者從鄭州市政府獲悉,《鄭州市校車安全管理實施辦法》(簡稱《辦法》)已于本月6日印發。其中,在校車司機資質、校車安全管理方面有了明確要求。為讓更多學生有車可乘,未來在城市公交覆蓋區域,鄭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有望免費乘坐公交車。
校車少:乘校車的學生目前只有13000多人
鄭州市有校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年前,1994年,中原區特色實驗小學購入了第一輛校車。截至本月《鄭州市校車安全管理實施辦法》發布時,鄭州市有校車1507輛,乘坐校車的學生13000多人。
據了解,全市民辦幼兒園、民辦學校是使用校車的主體。擁有校車的公辦學校不多,有兩種模式——政府撥款、學校自理。
鄭東新區康平小學在2011年,“擁有”了4輛“長鼻子”校車,此事當時被媒體稱為“鄭州市公辦學校開通免費校車進入新的探索階段”。據介紹,該校校車由鄭東新區管委會出資購買,運營費也由管委會負責。“學校只需要管理學生上下車即可。”由于校車數量有限,每天只能接送200個住得比較遠的學生。“校車從小區門口一路開到學校,學生乘車全部免費,安全也得到保障,沒有家長不為此叫好。”
與康平小學不同,擁有鄭州市第一輛校車的中原區特色實驗小學,也是公辦學校,但校車購置、運營費用,全部由學校自理,18年來,車輛已幾度更換。4輛校車每周要到登封、滎陽、新密、上街等地免費接送學生,此舉為學校贏得口碑,“有些學生就是奔著這校車來的!”該校一負責人說。
運營難:資金或成為校車全面推行的最大障礙
校車運營過程中,也遇到不少難題。
“最大的就是路權問題,校車停靠到小區門口接孩子,可后面的車輛不停鳴笛,有的車還硬擠過去;校車開得慢點,不少車從后面高速超過,一點也不顧及孩子的安全。”一學校負責人坦言,《鄭州市校車安全管理實施辦法》設專用標志和特殊路權的做法,很接地氣。
中原區一學校的負責人則認為,讓更多的校車上路,最大的困難還是“錢”,“國外校車都是由公司經營,政府監管。政府部門負責規劃和監管,社會力量負責籌錢。否則,即使有錢開通校車,也可能出現養不起的局面。”
記者查詢發現,2010年年底,鄭州市考慮推行中小學開通校車,先期在中原區試點,成熟后再全面推行。當時,中原區有約5000名小學生報名搭乘校車,涉及全區21所小學。當時劃定了校車1至5號線路,沿途在該區21所小學停靠,其中伊河路小學等生源較多的學校均有多條線路可到。然而,過去了這么久,校車仍未開通。據了解,資金問題是最大的障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