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吃臟物,污水變清水。”12月4日,在濟源市一處小型污水處理站前,宏立源生物科技公司副總經理殷海英指著凈化后的清透水面,用通俗的語言解釋“生物膜污水處理技術”。
利用微生物特有的新陳代謝功能,吸附、消化、吸收分解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凈化后能達到國家標準,就地回用。
“利用這項技術,每噸污水的處理成本只有0.1元至0.3元,比傳統污水處理技術節約成本70%?!币蠛S⒄f, “十八大報告提出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這對我們企業繼續研究生物膜污水處理技術是個巨大的鼓舞?!?/p>
這樣一個小型污水處理站只需要投資約50萬元,便可滿足1000余人生活污水處理的要求,非常適合點多面廣、污水源分散的新型農村社區的需要。
今年7月,濟源市先后在高新區、軹城鎮、承留鎮等區域投資建設了15個生物膜污水處理示范項目,每天可以處理污水2000多噸,全年中水回收利用約5萬噸。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懷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濟源市委書記何雄說,“濟源將在全局發展中謀劃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注重對新型農村社區和市內各河流的整治工作,為建設生態文明濟源、打造宜居城市打下堅實基礎?!?/p>
(記者黨文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