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福亮提出要把多余的30塊錢退還給史立法,被他果斷拒絕。
史立法家里,找不到一件像樣的家具。
破舊的小院里雜亂堆積著各種農作物,簡陋的房間里沒有一件像樣家具……這是第一次走進史立法家的印象。
漫長的49年中,老史曾多次規劃過自己的“還賬計劃”。然而,在家庭困難帶來的壓力和影響下,一次次萌生在心頭的想法始終未能及時實現。
“最近一段時間,我的腿越來越疼了,趁我還能走動,趕緊去把這個心愿了了。”這句話,老史在前段時間曾對老伴說過無數次。
最難時刻
他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雷龍池
“為啥會想起跑那么遠到上街找雷龍池借錢?”
聽到這個問題,老史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緩緩抬起頭望著遠處,那段流逝了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仿佛再次浮現在眼前。
他與雷龍池早在1958年就認識了。“1958年那會兒,我剛開始干修眼鏡、修鋼筆的手藝活,最先去的地方就是上街。”
雷龍池在上街是個修秤的手藝人,經常在街頭遇見老史。
“1959年的時候,我還在他們家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哩。”隨著來往越來越頻繁,史立法和雷龍池很快成了要好的朋友。
從1960年開始,由于家里環境太差,急著掙錢的史立法帶著工具箱從上街來到了鄭州。“還是大地方掙錢多。”每天都能掙兩三塊錢,他把自己的攤兒安在了鄭州。
“所有朋友里,雷龍池的心眼最好,待人最真誠。”這句話,一直都是老史心里對雷龍池的評價。
這也是老史后丟失工具后第一時間想起找雷龍池求助的原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