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在線桿上的“獎狀”
貼在線桿上的“獎狀”
遲遲沒人處理,折斷的線桿“堅挺”在路口
“獎狀”戲謔的背后,透出市民的期盼和無奈
一根線桿“腰折”,遲遲不見人處置,附近居民貼張“獎狀”戲謔它——腿雖斷、崗要站,不愧為“桿堅強”。
昨天上午10時,記者在鄭州市冉屯東路與冉屯路交叉口西南角人行道旁看到,這根線桿底座折斷,向東傾斜到狹窄的冉屯東路。線桿上面貼張“獎狀”,黑色墨跡寫道:“桿堅強同志,在2012年度充分發揮腿雖斷、崗要站精神,堅持自己工作崗位。特發此狀,以資鼓勵。”落款為附近居民,時間是2012年12月。觀察獎狀,它被人用膠帶粘線桿上,其表面干凈、清新,不像張貼多日。
“這雖是句戲謔的話,但是足以看出大家對清理這根線桿的急切心情。”巡邏至此處的桐柏路辦事處巡防隊員陳亮說,根據他的觀察,這根線桿“折腰”近10天了,曾有人向有關部門反映,可是險情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陳亮稱,該區域原有3根線桿,今年5月5日晚,一輛貨車將其掛斷。事發不久,相關部門將其中兩根線桿換掉,而剩下的那根線桿,曾經“懸浮”街頭多日,直至今年7月,經媒體關注后,那根線桿才被有關部門火速處理掉。至于如今的這根線桿何時“折腰”,則不大清楚。
“真無奈啊,像這樣的民生事兒,任由大伙向有關部門反映,可就是盼不來有人處理。”附近多位居民坦言,這根線桿被撞“折腰”,看來修復它又要走其“前輩”的道路——經過媒體曝光,它將引起相關部門關注,最終火速消除安全隱患。
編后語
看似“幽默”的獎狀背后,折射了附近市民的無奈。街頭出現這樣的“黑色幽默”,其目的無非是希望通過“造勢”,引發媒體關注,讓線桿重走“折斷-報道-更換”的老路。如果有關部門工作主動一些,真正能夠為民著想,及早更換存有隱患的線桿,不僅能保證市民安全出行,也會避免被“黑色幽默”戲謔。
(記者 郭致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