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圖
核心提示
業界期待已久的玻璃期貨昨日登陸鄭商所,首批FG303等9個合約正式上市交易,各合約掛牌基準價是1420元/噸。
玻璃期貨是今年繼白銀期貨之后,我國期貨市場上市的第二個新品種,也是全球首個玻璃期貨品種,同時也是中原經濟區規劃獲批之后鄭商所上市的首個期貨新品種。
1
上市首日暴跌逾7% 成交量超70萬手
昨天上午九時,在鄭商所玻璃期貨新聞發布會結束之后,玻璃期貨正式在該所上市交易。
截至昨日下午收盤,玻璃期貨上市首日成交總量超70萬手,持倉超過8萬手,主力合約FG305跌幅7.18%,報1318元。
鄭商所公告指出,玻璃期貨交易手續費收取標準為3元/手。自上市之日起,玻璃期貨合約當日開平倉手續費減半收取。
對于玻璃期貨上市首日的走勢,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城鎮化建設繼續發展,對玻璃價格長期走勢有一定支撐,但短期影響有限;考慮到供給過剩、需求處于淡季;房地產調控政策未改變,近期玻璃價格反彈阻力較大。
中國國際期貨研究院副院長王紅英表示,玻璃行業目前整體產能過剩、需求受到壓制,整體維持弱勢,但不排除短期技術型反彈。
2
行業存在較大避險需求 期貨推出有助于完善價格形成機制
玻璃是重要的基礎工業原料,但現貨市場缺乏權威性的價格指導,導致價格波動很大,行業存在較大避險需求。
在昨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周志武表示,近年來我國玻璃價格年內波動都在20%以上,市場風險較為顯著,由于缺乏必要的避險手段,玻璃生產、加工企業只能被動承受價格波動風險,影響了產業的穩定發展。對于玻璃行業面臨的問題,市場也希望通過新方式,來打破制約行業發展的這層“玻璃瓶頸”。
在昨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鄭州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巫克力表示,“從期貨基本功能來看,開展玻璃期貨交易,一方面,可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玻璃預期價格。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玻璃期貨交割標準,引導玻璃行業適應國家調整產業結構及環保方面的政策要求。”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