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質監局發布第三季度產品質量狀況分析報告
昨日,省質監局發布今年第三季度產品質量狀況分析報告。抽查產品主要包括食品、工業產品、特種設備等。其中合格產品2513批次,產品批次合格率為89.1%,同比、環比均有所下降,第三季度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所降低。而瓶(桶)裝飲用水的產品批次合格率僅有36.1%。
食品質量總體下降
第三季度,共對13種食品實施了省級監督抽查,涉及872家企業1680批次產品,合格產品共1432批次,產品批次合格率為85.2%,實物質量合格率為91.3%,較第二季度均有所下降。
抽查的13種食品中,速凍面米食品、肉制品、食醋、醬腌菜等4種產品批次合格率為100%。乳制品、含乳食品、蜜餞、醬油等4種產品批次合格率高于90%,產品質量相對穩定。
腐竹產品實物質量合格率為100%,但批次合格率只有11.1%,問題出在了標簽上。同樣,月餅及餡料、豆制品、瓶(桶)裝飲用水等產品,都存在標簽不合格問題。主要是企業對標簽標識不夠重視,對標簽應標注內容理解不夠準確,未按照法律法規、標準要求標注產地。瓶(桶)裝飲用水批次合格率只有36.1%,問題多多。
據分析,在248批次不合格產品中,共查出不合格項目316項次,不合格項目主要有微生物、標簽、理化指標、食品添加劑等。
微生物項目不合格產品共137項次,占總不合格項次的43.4%。其中瓶(桶)裝飲用水微生物不合格問題較為突出,有116項次。主要原因是:個別企業生產條件較差,不具備生產必備條件;企業未按操作規范組織生產,空氣凈化設備成了“擺設”,舊桶回收后未按要求清洗、消毒;部分企業質檢設備簡陋,檢驗人員能力不足,無法有效控制產品質量。
理化指標項目不合格產品共51項次,占總不合格項次的16.1%,其中瓶(桶)裝飲用水,就有35項次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純凈水中雜質過濾不徹底,導致電導率不合格;個別企業為防止微生物超標而增加消毒劑使用量,從而產生新的有機鹵代物,導致耗氧量不合格;水中原本摻入了亞硝酸鹽,因放置太久,一些微生物繁殖產生了亞硝酸鈉,導致亞硝酸鹽超標;灌裝桶消毒之后,對消毒劑清洗不徹底,導致游離氯超標。
報告中透露的其他質量問題
中小學作業本合格率不到一半
合格率最低的是中小學作業本,批次合格率僅為41.2%。不合格項目有:施膠度、內芯定量、封面定量、破頁、頁數、白頁、印劃線、封面。
據介紹,施膠度不合格,用鋼筆或中性筆書寫時,墨跡會不均勻地很快擴散開來,造成字跡模糊不清,影響學生的正常使用。施膠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紙張粗糙、表面涂布的膠層太少、太薄,起不到防止墨水擴散的作用。內芯定量、封面定量、破頁不合格,作業本紙張質量差,學生使用時容易破損。
超期氣瓶、報廢氣瓶仍在“服役”
目前我省特種設備安全存在的問題有:滎陽、上街地區存在區域性大型游樂設施非法制造風險;充裝超期氣瓶、報廢氣瓶的現象較為普遍;個別小型立式鍋爐使用單位安全意識淡薄,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附件維護不及時、無證操作現象。
名詞解釋
產品批次合格率=(檢查總批次-實物質量不合格批次-標簽不合格批次)/ 檢查總批次
實物質量合格率=(檢查總批次-實物質量不合格批次)/檢查總批次
(記者 路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