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10~15年的不懈努力,逐步扭轉環境容量“超載”現狀,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省環保廳廳長王照平在接受河南商報專訪時表示,河南環保責任重大,將努力破解環境約束難題,推動中原經濟區實現不犧牲生態和環境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
解讀
“美麗中國”順應人民期待
記者: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并納入“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中,把“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寫入報告。對環境保護來說,這意味著什么?
王照平: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五位一體”的戰略高度。這是黨的十八大的突出亮點,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環境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要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核心任務,不懈探索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環境保護新道路。
行動
找問題、促落實,確保完成既定任務
記者:中原經濟區建設明確提出,探索不犧牲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您怎么理解?
王照平:省委、省政府在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不斷總結河南發展實踐過程中,基于對省情的清醒認識和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把“不犧牲生態和環境”作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兩不三新”核心任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環境保護是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應有之義。
盧展工書記在省委全委擴大會議上指出,我省提出的“兩不犧牲”就包括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建設綠色中原、生態中原的內容,完全符合十八大提出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要求。
河南商報記者:請您結合我省實際,談談如何把十八大對生態環保的要求落到實處?
王照平:全省環保系統近期將著力抓好以下重點工作:對照年初確定的工作任務,認真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強化措施、加快推進,確保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扎實推進污染減排工作,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污染減排約束性指標;全面推進“陽光環保”機制,對國家環保專項資金擬安排的重點環保項目進行審定,爭取項目早確定、早開工、早見效。
同時,妥善處理處置群眾反映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堅決防止重大環境事故的發生,保障群眾環境權益和環境安全穩定。
問題
環保仍是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
記者:河南環境保護工作面臨哪些壓力?
王照平:作為環保部門,對照十八大新目標新要求,我們要更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省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期、資源環境矛盾的集中期、環境問題的高發期,支撐發展的資源環境明顯不足,保障發展的環境要素需求壓力持續加大,公眾對環境質量改善的期待日益迫切,環境保護仍然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和迫切任務。
為此,我們必須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持續減存量、控增量、騰容量、保環境、優發展,以較小的環境資源代價,推動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
展望
10~15年時間逐步扭轉環境“超載”現象
記者:當前我省環保工作的重點是什么?
王照平:在確保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同時,及早研究,提前謀劃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環保重點工作。
全省環保系統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深化污染減排為中心、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以開展重點環保項目推進年活動為抓手,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破解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環境資源“瓶頸”制約,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做到“三保一高”(即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保障科學發展、保護群眾環境權益,提高環境質量水平),加快生態省建設,推動中原經濟區實現不以犧牲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
記者:明年目標能具體解讀一下嗎?
王照平:具體來說,明年要明確三個目標(即污染減排目標、環境質量目標和環境安全目標),突出三個重點(即開展重點環保項目推進年活動、出臺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制度及創新完善規范化的“陽光環保”管理制度),抓好八項工作(即持續污染減排、優化環評管理、推進污染防治、開展生態創建、深化農村環保、嚴格環境監管、強化能力建設、加強隊伍建設)。
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10~15年的不懈努力,逐步扭轉環境容量“超載”現狀,使排污總量回歸到環境容量允許范圍之內,環境質量達到功能區劃要求,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山川更秀美,藍天白云常在,河中魚兒暢游,城鄉宜居安康,人與自然和諧,人民生活富足,中原經濟區真正實現不犧牲生態和環境的科學發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