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孩子上一所好中學,不少家長給孩子報了奧數培訓班。希望有一天,孩子學習奧數,只因興趣,無關其他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河南商報記者 李亞沛 李江瑞 實習生 劉詩泉
奧賽獲獎生2014年取消高考保送資格,這一政策調整,促使高中奧數“降溫”。
但在“奧數戰爭”中,這只是“反奧”戰爭的一輪勝利,仍有部分學生和家長“備受煎熬”。
一所重點中學的入學考試中,滿分100分的試卷里,奧數題占了十二三分。小升初這個“指揮棒”,讓小學奧數市場熱度不減。
有知情人士稱,有些培訓機構和學校有“合作”,參加培訓班會有兩次升學機會。業內人士坦陳:“學校、老師、培訓機構三方受益,苦的是學生和家長。”
事件
奧賽保送僅剩“末班車”
2014年不再享受保送“優待”
2013屆學科競賽省級決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業已結束,全省一等獎總人數169人,鄭州一中85人,其中數學獲獎26人……85名同學均獲高校保送資格。
鄭州一中網站上的這則“喜報”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對于很多奧賽獲獎生來說,明年是爭取保送的末班車。
2010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曾聯合發布《關于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除進入國際奧賽國家隊集訓的學生外,其余奧賽獲獎者都不再有保送資格。只有獲奧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學生才能獲20分加分,省賽區獲獎者不再享加分。
《通知》明確規定,該調整政策從2011年秋季進入高中階段一年級的學生開始適用。
這就意味著,明年參加高考的學生仍然適用“老辦法”,在2014年參加高考的學生適用新的保送和加分政策。
拉鋸
高中奧數降溫
小學奧數熱度不減
“進入國家集訓隊是什么概念?以數學為例,河南省一年有一兩個就算不錯了。”鄭州一中數學競賽老師張銳說,想通過奧賽保送大學,難度非常大。
張銳說,這一政策對學校影響不大。但從整體上看,高中學奧數的人數有所減少,確實降溫了。“奧賽獲獎生被取消保送資格后,一些功利型家長會選擇放棄,不再讓孩子在奧數上投入過多精力。”
此次政策調整只是“反奧戰爭”中的一部分。相比于高中奧數的降溫,小升初的奧數依舊熱度不減。
奧數的火爆始于1998年,那一年,“小升初”取消統一考試。為讓孩子進一所好中學,家長們不惜早早地把孩子送進各類奧數培訓機構。
為了控制這股熱潮,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曾發布禁令,規定奧賽成績不得與招生掛鉤。但奧數培訓卻屢叫不停,奧數與“反奧”無數次陷入輪回。
學不學奧數?這是市民馮先生一直糾結的事,女兒雖然上五年級,但學習奧數已經三年。
馮先生說,雖然取消了小升初考試奧數,但是好點的初中會有摸底考試,其中就會涉及奧數的內容。
在一所省屬重點中學里上初二的李宏(化名),當初參加該校組織的考試時,一張滿分100分的試卷里,奧數占了十二三分。
調查
應對小升初,寧可多學一點
小升初的指揮棒,“養活”了小學奧數市場。
近日,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了鄭州市內數十家培訓機構,小學奧數依然有較高的“點名率”。
“報名學奧數的學生還是挺多的,一來對小升初有幫助,二來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在火車站附近,一家知名教育培訓機構內,工作人員介紹,奧數報名受政策影響并不太大,“寧可多學一點。說是不讓考奧數的內容,萬一考了,不能因為沒學讓孩子受影響,是不是?”
一家數理化培訓機構的宣傳頁上,三至六年級奧數課程有“狀元班”和“精英班”可供選擇,師資力量為“多年從事中小學教育,經驗豐富的中年骨干教師”。
工作人員董女士介紹,機構只提供小學奧數培訓,用來應對小升初考試。“政策調整對小學奧數沒什么影響,以前的奧數熱,熱的就是小升初。”
“小升初想擇校,都是要補課的,三年級就得開始學。”董女士說,奧數一般是將近40個大類,“學校老師不會在課堂上講,都鼓勵學生到外面去上培訓班”。
鏈條
學校、老師、培訓機構三方受益,苦的是學生和家長
馮山(化名)曾在某教育培訓機構擔任教師,機構沒有專門的奧數班,但可以提供一對一的奧數服務。
“學生加起來共有600人左右,雖然人數不太多,但收益可不小。”馮山說,根據年級不同,針對學生的收費也會有差別,但便宜的每小時也得100多元,學生家長每次交費少則一萬元,多則十幾萬元。
“有學校對外聲稱招滿學生時,會有一些培訓機構聲稱手里還有入學名額。”馮山說,“培訓機構可能只有幾個入學名額,但慕名而來的小學生則往往上百。培訓機構只需從中挑出1到2個成績拔尖的即可。賺的報名費、補課費,都要比一般的培訓掙得多。”
他透露,有些培訓機構會和一些學校“合作”,“學校在進行完正常的招生后,會從這類培訓機構的‘奧數班’里再次招生。也就是說,參加他們的培訓班,會有兩次升學機會。”
“小學生多的培訓機構里,一般都會有奧數培訓。”一位業內人士稱,不愿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長的觀點,“小學老師也起了關鍵作用。他們推薦學生有提成,還有老師在奧數班里任教。”
“每年搶生源大戰時,學校會到一些培訓機構里選人。”他說,學校將奧數作為一個選拔工具,學校有需求,奧數培訓才會持續火熱,“但最關鍵的,還在于初中的選拔機制。學校、老師、培訓機構三方受益,苦的是學生和家長。”
聲音
奧數被“魔化”
與教育考核選拔標準有關
“政策能夠落實到位,不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東西,我們也就不那么痛苦了。”采訪中,一位家長表達了她的期許。
王美榮是鄭州市第五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她有一個在上初中的孩子,“從來沒有讓孩子上過奧數班。”
王美榮說,小學學奧數的目的是為了擇校,摻雜了太多功利,“會做題不代表真正對數學感興趣。”
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奧數在我國被人為地“魔化”了,而其又與教育考核采用單一學科成績為選拔標準有關。
今年9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談到“奧數熱”時指出,小學升初中就近免試,但由于學校之間有一定差距,因此產生了擇校問題,“根本原因是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不足所形成的。”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
“優質教育資源不足,這是一個歷史問題。”鄭州七中教師李慶華認為,“奧數戰爭”短時間內很難解決,“能持續多長時間,不好說,但最直接的受害者只能是學生和家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