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民進城后,有了自己的房產和工作,空置著農村的宅基地,農村“空心村”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城市用地指標卻嚴重不足。中原經濟區《指導意見》和《規劃》給河南提出的“人地掛鉤”試點政策支持,將有利于解決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
省國土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人地掛鉤”是《指導意見》和《規劃》中先行先試的一個亮點。
【故事】 農村出現空心村 城市出現用地難
王二(化名)是新鄉縣農民。從2005年開始,他就來到鄭州務工,并在鄭州買下一座房子。與此同時,他在農村還有一處占地26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
隨著農民進城人數增多,越來越多人像王二一樣,占著“雙份地”。
這樣就形成一個現象:王二所在的農村,外出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形成空心村;城市有大量農村人口擁入,但用地指標不足,嚴重制約城市發展。
數據顯示,河南省通過農村土地的集約化利用、農村宅基地復耕,大約有400萬畝的土地利用空間可以開發利用;與之對比,2011年河南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用地大約需要60萬畝用地指標,但實際獲批的用地指標只有20萬至25萬畝,實際用地嚴重不足。
推行“人地掛鉤”后,王二來到城市工作安家,他農村的那一塊宅基地、耕地可以“騰出來”,復耕或者變成建設用地,這樣,他所在的縣城就增加了建設用地指標。
王二來到鄭州,這些建設用地指標,可以通過土地拍賣等方式,轉移鄭州。這樣,就解決了王二以及更多人甚至這個城市的建設、發展需求。同時,這些拍賣的錢還將返給農村,用于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發展農村經濟。
【試點】 河南試點“人地掛鉤” 著重解決城鄉統籌等問題
省國土資源廳耕地保護處負責同志介紹,“人地掛鉤”概念的提出,源于國務院32號文。根據32號文,省政府與國土資源部簽訂了《共同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合作協議》,明確提出在河南進行人地掛鉤先行先試政策。
他解釋說,“人地掛鉤”政策的初衷,是促進城鎮化進程中土地、人口協調發展,著重解決城鄉統籌等問題。河南目前正在積極推進“人地掛鉤”試點工作,探索開展人地掛鉤的體制機制,推進的著力點和工作方法,即“在農村找到解決城市發展諸多問題的辦法,在城市找到解決農村發展諸多問題的辦法”。
目前河南省正在擬訂有關試點工作推進意見,力圖探索一條有效支持“兩不三新”科學發展的國土資源支撐機制。(記者 王磊 實習生 田丹丹)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