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使用智能手機的年輕司機養成了駕車時用手機的不良習慣。
初冬時節,落葉紛飛,當詩意的景致充盈眼前時,有人不再像古人一樣低頭吟詩,而是拍照、發微博。昨日,鄭州一女司機邊開車邊拍落葉美景發微博,被交警予以警告。記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使用智能手機的年輕司機養成了開車發微博、聊微信等習慣,成了“開車低頭族”。
【調查】
兩成網友有開車玩手機習慣
昨天上午9時許,在金水路與東明路交叉口,綠燈正常通行時,一輛銀色越野車車速明顯緩慢,后面的司機紛紛按喇叭,車內一位20多歲的女司機則頻頻低頭,執勤交警發現后,將其攔停,發現女司機腿上放著一部手機,問詢情況后,女司機坦言說,剛才見車窗外落葉紛飛的景色很美,就用手機拍了張圖片發微博,并和“粉絲”互動聊天。
交警對其口頭警告后,將其放行。“以前是抬頭打電話,現在是低頭刷微博,這更危險!”該交警說,開車玩手機的年輕司機越來越多。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博、微信、QQ等手機應用越來越豐富,很多年輕司機在開車時養成了玩手機的習慣。一手握方向盤,一手拍照、發微博,或與朋友聊天。網友稱其為“開車低頭族”。
根據大豫網一項“開車不良習慣”調查顯示:20%的網友有開車時“接打電話、發信息”的習慣,僅次于“不系安全帶”(23%),位居第二。
記者調查了身邊20位年齡在20歲至30歲的車主,發現這一群體在開車時使用手機的比例更高。這20位司機均使用智能手機,其中14位都有開車時用手機刷微博或聊微信、QQ的習慣。有位“微博控”車主說,每隔幾分鐘刷一下微博已成習慣,“聽到信息提示音,不看看就渾身難受”。也有的說,行車時看到街頭的美景、趣事,就忍不住想拍下來與朋友分享。
還有位媒體同行表示,經常開車跑不同地方,得不時掏出手機用導航應用程序查路,并刷微博更新路況信息,尋找最佳路線,“還會上傳路況信息提示朋友。”
至于開車時玩手機的危險性,他們大多認為不是個事兒,“市區本來就開得不快,瞟兩眼手機再看看路,沒啥問題。”
【統計】
反應比酒駕、毒駕還要慢得多
據英國《每日郵報》此前報道,美國18歲女孩泰勒邊開車邊發微博,平均90秒發一條。其中一條“邊開車邊發不安全,哈哈!”竟成了她的“絕筆”。數秒后,泰勒的車與一輛油罐車追尾而喪生。其父母要求愛達荷州政府立法禁止開車發微博,以誡世人。
記者實驗發現,從拿起手機打開微博,到瀏覽一條微博信息,眼睛大概要在屏幕定格10秒左右,當汽車以30公里的時速行駛時,10秒就會開出去80多米,再加上反應時間及制動距離,從發現危險到車輛靜止,所需的距離就可能超出100米。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經對100多名卡車司機長達18個月的跟蹤調查發現:司機邊開車邊發短信時,發生車禍的概率是正常駕駛時的23倍,而打電話是2.8倍。
英國運輸研究實驗室也公布了一組統計數據:駕車時用手機發短信的司機的反應時間會比正常情況慢35%,相比之下,酒后駕車的司機的反應時間慢12%,吸食大麻后駕車的司機的反應時間慢21%。
【法規】
開車時玩手機如何處罰?
昨日,記者就開車玩手機一事咨詢交警,鄭州市交警一大隊一位孟姓警官說,我國法律對開車時用手機接打電話的行為,明確規定可對司機處以200元以下罰款,扣2分的處罰。但對刷微博之類玩手機的行為,因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目前不好定性。“如果司機在開車時頻頻用手機發短信、刷微博等,且有證據可以證明,應屬妨礙安全駕駛行為,也可對其進行處罰。”
在一些國家,開車玩手機,將面臨嚴重后果。英國將開車玩手機視為與酒后駕駛同樣致命,如司機開車時因發短信等行為分心,造成致死車禍,肇事司機將面臨最高14年的監禁。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則把開車玩手機定義為危害公共安全罪,每次罰款120美元。
孟警官說,之前曾有一位女司機因開車發短信,在河醫立交橋上橋口撞上了水泥隔離墩,造成其臉部、手部受傷。“開車時要看路并判斷周邊情況,要求駕駛員注意力比平時更集中。如果打電話、玩手機,駕駛員的反應就會遲緩,遇緊急情況可能出現操作不當,還可能偏離正常行駛路線,致使發生車禍的風險加倍。”
孟警官提醒廣大司機朋友,開車時有需要接聽或回復的訊息,把車停靠路邊,最好在車內用廣播收聽即時路況信息。
(記者 劉啟路 李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