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強調“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鄙鐣ㄔO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推進社會建設,既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十八大報告強調以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為重點,具體論述了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這五個與人民群眾關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現實問題,推出一系列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措施,彰顯出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必將進一步推動和加強社會建設。
改善民生與創新管理并重
記者:我們知道,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強社會建設越來越重要。十八大報告用了很長的篇幅論述社會建設,把加強社會建設放在了很突出的地位,請您談談其中蘊含的深意。
青連斌:社會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環節,也是“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目標和現階段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看,加強社會建設越來越迫切。
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相輔相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建設雖有很大進步,但仍是一塊“短板”。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不僅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也會拖經濟發展的“后腿”。國際經驗表明,經濟發展并不能自動帶來民生改善和社會進步。我國發展到今天,加強社會建設,既是提高民生質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基本要求?,F在我們也有條件逐步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按照推動科學發展的要求,在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著力加強社會建設。
記者: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把“改善民生”作為重點容易理解,把“創新管理”也作為重點,這是為什么?
青連斌:社會建設工作的特點是任務繁重,工作千頭萬緒。因此,必須抓住重點。
我們以前強調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這是正確的。
民生一頭連著民利和民心,一頭連著內需和發展,既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又是發展的有效途徑。群眾吃穿用問題基本解決后,對住房、教育、醫療、文化等需求不斷增長。做好民生工作,不僅可以直接改善老百姓生活條件和環境,而且能夠擴大消費、增加投資,拉動經濟發展。做好民生工作,還能夠提高人們健康、文化、科技等素質,這有利于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激發社會創造活力。因此,必須更加重視這項工作,切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社會建設重點任務的位置。
由于長期累積的問題比較多,前些年,我們的民生問題很突出。不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并以此作為緩解當時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的重要抓手,社會建設的其他工作很難順利展開。因此,解決民生問題一直是我們的重點工作。近些年來,我們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極大努力,取得明顯成效和重要進展,總體上民生問題有所緩解。但是,社會管理領域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越來越突出,社會管理問題越來越突出,必須大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十八大提出“三個必須”,“必須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薄氨仨氁员U虾透纳泼裆鸀橹攸c”,“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強調要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是抓住了現階段社會建設問題的要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