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近年來,河南人民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務實的行動和豐盈的糧倉,默默實現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莊嚴承諾,今年全省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河南,正在奮力探索著“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
高起點、高基數之上,糧食產量連年增長并不容易。在夏糧單產連創新高、增產空間不斷縮小的情況下,向秋糧挖潛力、向秋糧要產量,成為我省糧食生產的必然選擇。從今天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從政策支持、科技支撐、組織創新等各方面,與讀者一起探訪我省秋糧挖潛和增產的秘密所在。
沉浸在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喜悅中的中原大地,又迎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河南秋糧再獲豐收,總產創歷史新高,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亮點。
在高起點、高基數之上,新紀錄是如何創造的?在糧食生產成本增加、種糧比較效益偏低,農民“重夏輕秋”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秋糧增產的潛力在哪里?
觀念之變——
從“重夏輕秋”到夏秋并重
“重夏輕秋”,曾長期困擾著我省的秋糧生產。
以我省第一產糧大市周口市為例,該市的秋糧總產曾經只占全年糧食總產的30%左右,最低年份一度下降到12%。理論產量應高于小麥的玉米,單產卻比小麥低200斤左右。
全省的情況也與此類似。有人曾做過統計,2000年~2008年, 全省糧食總產中夏秋糧之比由55∶45變為 57∶43,夏增秋降態勢明顯?!爸叵妮p秋”,使我省秋糧生產長期處于低而不穩的狀態。
有關專家多次呼吁,在夏糧單產連創新高、增產空間不斷縮小的情況下,我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希望在秋糧,潛力同樣在秋糧。
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介紹,2008年是我省秋糧生產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那一年,我省制定了《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糧食核心區建設規劃》并得到國家批準。規劃到2020年糧食年產量再增加300億斤,其中秋糧的分量占到了200億斤。
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夏秋并重,像重視夏糧一樣重視秋糧,首次在政策層面得到了確認。
在此之后,我省重視秋糧生產的政策力度逐年加大。2009年推出的“450行動”計劃對秋糧生產的扶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已完成77.8億元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到戶的基礎上,再次增加農機購置補貼、良種補貼、重大病蟲害防治等支持秋糧生產的各種專項資金20多億元。
空前的政策扶持力度,再加上玉米價格逐年攀升,使我省秋糧種植面積逐年增長。今年,我省玉米種植面積較去年增加100多萬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