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招聘會 “高富帥”拼不過“勤耐勞”
11月17日上午,河南省畢業生就業市場水利電力類分市場雙選會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萬多名畢業生參加了招聘會,100多家用人單位提供2500個就業崗位。這是今年我省本科類院校舉辦最早的大型招聘會。而在當天的招聘會上,除了不少工科冷門專業因為基礎建設迅猛發展,成了香餑餑外,現場也出現不少“怪事”:許多公司寧要“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勤耐勞”,也不要外表光鮮、簡歷好看的“高富帥”。
●高薪橄欖枝拋向“勤耐勞”
“我們的工作主要在野外,吃苦你們怕不怕?”
“這個崗位可能要到非洲、南美洲、東南亞等國家從事援外工程,能不能受得了?”
在中國水電港航公司的招聘展臺前,不少前來應聘的學生都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新員工一般要到亞非拉等國家的海外工程工作,條件比較艱苦,只有能吃苦才能堅持下來。”該公司人力資源部張旭介紹,此次他們招聘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地質工程、巖土工程等專業6名畢業生,“吃苦耐勞”是首要條件。
“雖然工作條件艱苦,但我們的待遇不錯,到國外一般月薪不低于8000元人民幣。”張旭說,這些條件對畢業生有相當的誘惑力,短短半個小時,他們就收到了幾十份簡歷。
能不能吃苦怎么看得出?張旭說,他們主要從學生的家庭背景、個人經歷等,“考察”他們吃苦能力。如果他們在校期間勤工儉學或者參與學生會、社團工作,比較受歡迎。
●“90后”們不再眼高手低
而在某公司招聘臺前,一位西裝革履的畢業生因不愿到野外工作而應聘受阻,一位身著樸素休閑服貌不驚人的學生卻因為勤工儉學經歷而順利進到了第二輪面試。
“我們不要看起來光鮮的‘高富帥’,寧愿要能吃苦,留得住的‘勤耐勞’。”該公司招聘人員說,因為工程行業的特殊性,很多人干不了多長時間就跳槽了,造成不小損失。所以,他們不看學生的外表,也不看他們的簡歷是否精美,主要看他們能不能吃苦,能否留得住。
“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是我們用人的標準。”江蘇省電力建設第三工程公司招聘人員介紹,與不少企業注重外表、氣質等外在條件相比,工程企業主要考察的是學生意志品質、吃苦耐勞精神和勤奮踏實程度等“軟件”。
記者也發現,在中國水利水電十六局、焦作鐵路電纜有限責任公司等招聘單位臺前,很多畢業生主動選擇一線基層崗位。與幾年前不同,“90后”們不再眼高手低,海外、野外等一線工程技術人員、基層崗位正成為新寵。
●冷門專業“溫度高”
“現在已經有兩三家企業想要我,我準備挑一個最能發揮特長的。”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地質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小徐說,當別的專業的學生心急火燎“求”用人單位挑時,他們專業不少同學卻在“挑單位”。
據了解,地質工程專業需求不小,勘測設計院、房地產公司等與地質勘測有關的工作,都急需地質工程專業。
此外,前些年備受冷落的一些工科專業,如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農業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給排水工程等的畢業生在今年的招聘中也成了“香餑餑”。記者在招聘現場遇到幾位工科專業的學生,他們不少不急著簽協議,準備再“挑一挑”。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黨委副書記石品介紹,國家在水利、交通、港口等基礎建設方面力度加大,帶來水利、地礦、交通類人才需求量增加,慣常思維中的“冷門”專業其實并不冷,而且“炙手可熱”。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這個專業,很多人沒聽說過,但其實就業非常好,很多大中型企業九月份就來搶人,晚了就招不到了。”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孟聞遠說,現在國家加大海岸資源開發及港口建設,不少工程公司也開始到海外參與港口建設等,專業人才需求見漲,而開設該專業的高校并不多,這也讓他們成為緊俏的人才。(東方今報記者 趙媛/文 沈翔/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