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廳(北院)內新建一個立體停車場,有68個停車位,但目前停車率不高。
核心提示
這是一個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的故事:一項打造“鄭州首個老舊小區建立體停車場”項目在今年1月份轟轟烈烈上馬,規劃、設計、奠基程序都順利進行,到今年5月份真正開始施工時,卻在業主的反對聲中停下,至今無法開工建設。
立體停車場通得過政府部門審批,卻遭業主“一票否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鄭州2000多個老舊小區“停車難”出路在何方?昨日,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事件
轟轟烈烈上馬 跌跌撞撞“暫停”
順著農業路和南陽路交叉口往西走200米,就是華林·都市家園小區(以下簡稱“華林小區”)。昨天下午2時,記者來到這個被稱作“鄭州首個建立體停車場的老舊小區”院內。
一位老人正在院內帶著小孩曬太陽,她指著39號樓告訴記者,這棟樓的北面,就是立體停車場所在地。
今年1月18日,在華林小區,鄭州首家社會投資立體停車場項目啟動儀式如期舉行。金水區政府也參加了儀式。根據計劃,該小區院內要建一處立體停車場。
負責華林小區立體停車場項目的投資方,河南晟啟實業有限公司副經理王杰告訴記者,該立體停車場規劃、設計、奠基程序都順利進行,然而到今年5月份真正開始動工時,卻在業主的反對聲中停下,至今仍沒有開工建設。
爭議
1
生活環境之爭——
封閉空間變成了開放空間,安全能否保證?
孫耀,華林小區39號樓業主。5月25日下午,當施工隊撬開他家樓北面的地磚時,他爆發了。
“那天是一個周五的下午。大概是4點半。我剛巧提前回家,透過2樓玻璃,看到一群工人正在砸撬我家樓北面停車場的地磚。”孫耀平靜地向記者敘述當天經過,但事情本身遠非他的語氣一般平靜。
接下來,身為包工頭的孫耀打電話叫來十幾名工人,責問施工隊想干什么。施工方解釋:建立體停車場。孫耀他們堅決拒絕在自家樓后面開工。
一位親歷當天事件的華林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那天業主的情緒很激動,這點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
業主提出的最大質疑是,這個立體停車場建成后,允許外部車輛進入停放,封閉空間變成了開放空間,安全能否保證?安寧的生活環境會不會被破壞?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很多附近的業主也參與進來。“僵持從當天下午4點半持續到7點,以物業、施工方讓步告終。”孫耀回憶說。
2
規劃審批之爭——
建成的小區增加新建筑,是否侵犯業主權益?
事情并未結束。39號樓5樓業主趙李合說,5月25日的事件結束后,離該立體停車場最近的39號樓全體業主,組建了一個QQ群。據趙介紹,這個QQ群上包括39號樓66位全體業主。
業主們聯合在網絡上發帖,稱華林小區停車場影響業主生活,并質疑政府部門規劃審批把關不嚴。一個最重要的論據是,規劃審批前沒有征求業主意見。
對此,河南晟啟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委屈。他說,今年2月份,公司去規劃部門辦手續時,規劃部門要求出具“四鄰意見”,公司專門制作意見表,挨家挨戶進行征求,“最終65%的業主表示同意,反對的業主只占不到20%”。昨日,記者聯系到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證實此事。
而一些居民對此表示,政府部門、建設公司并未充分征求業主意見。華林小區22號樓居民何明志承認,自己收到過征求意見表,但當時征求意見表上并沒有完全說明情況。“如果知道立體停車場建到我家附近,我肯定不同意。特別是,我們購買房子時,其空間布局、建筑密度都是審批過的,這是我們購買的一個固定空間。現在我們已入住很長時間,在我們已認同的空間內增加建筑,就是侵犯了我們的權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