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過往的老人和學生安全,河南農大老校區東門保安在校門口設置了安全繩,為此他們經常被一些路人指罵
全職媽媽冉紅梅寫給鄭州的43頁交通建議書,經過東方今報的連續報道,引起社會各界廣泛反響。昨日,“中國式接孩子”討論繼續發酵,有家長建議,河南農大老校區東門保安拉起的“安全繩”,各個中小學不妨借鑒一下,引導大家形成“禮讓”的習慣。對此,您怎么看?
●細微的“生命線”
昨天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河南農大老校區文化路東門,校門口人行道上,一位學校保安坐在路西,另一位保安坐在路東,手里各拿著一根十來米長的繩子,繩子另一頭拴在馬路中央的護欄上。
如果是紅燈,他就拉起手中的繩子,擋住過往車輛。如果是綠燈,他就放下手中的繩子,讓車輛通行。“這個方法雖然很老土,但很管用。”河南農大保安王先生說,這個路口緊鄰公交站點,車流量大,學生多,還有很多老人,有的電動車跑得飛快,根本無視此處的紅綠燈,看了都讓人害怕。這下好了,想闖紅燈而不能。
●被動的“自覺”
河南農大的保安魏先生介紹說,他們在此為學生拉起“安全繩”已經有半年了,初見成效。以前,過馬路時,總有車輛搶道,經常出事。現在有條繩子擋住,人們不自覺地將車停下來,等紅燈。
中午放學時分,學生們三五成群從校門走出來,因為有條“安全繩”,每到紅燈時,車輛都齊刷刷地停下來,等待紅燈,秩序井然。
河南農大學生小高說,以前這兒交通比較混亂,車輛總是與行人搶道,拉起安全繩后,車輛總是不自覺地停下來等行人,也許過一段時間后,就算沒有這條安全繩,車輛也會自然而然地停下來等紅燈。
在附近居住的師先生說,學校門口的路段本來就不寬敞,一到上下學就擠得水泄不通,根本沒法走。自從學校出了這一招后,基本上保障了道路的暢通和學生的安全。(東方今報記者 葉煜/文 首席記者 張曉冬/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