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到下,貨架上的價格牌標價也在“下滑”。
核心提示
“去藥店買藥,一定要蹲下來!”近日,一條標題為“藥店潛規則”微博在網上被熱傳。
昨日,記者走訪鄭州市7家大型連鎖藥店,發現類似“潛規則”在鄭州也有:便宜藥放在下面,醒目位置則是貴藥。
鄭州大學藥學院教授表示,只要藥品通用名一樣,不管它的商用名如何花哨,實際藥效基本沒有差別。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則建議市民購買國家制定的307種臨床首選藥品。
【暗訪】 導購推銷貴藥,便宜藥擺在底層
在鄭州市秦嶺路一家藥店,記者問導購什么藥治感冒最有效。導購從貨架最上面一層取一盒“四季感冒膠囊”說,這是中成藥,“14塊8一盒。”經過一番商量,按照導購的方案,記者需要買一盒感冒藥,外加其他幾種清熱解毒的藥,加起來總共38元。
但是,記者在貨架最底層發現一盒感冒膠囊,通用名與銷售人員推薦的藥一樣,標價僅為6.5元。銷售人員說,“不是一個廠家生產的,效果沒那種好”。
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僅是通用名一樣的感冒藥有這樣的情況,同樣的維生素片,也分1元和6元的兩種,并且1元的在最下面放著。
隨后,記者又走訪7家大型連鎖藥店,發現一個共同現象:便宜藥被“藏在深閨”。
【市民】 17個買藥人,13個聽從導購建議
這樣推銷價格貴的藥有效果嗎?昨天下午2時,剛從藥店出來的市民王先生說:“記得小時候買的感冒藥都是幾毛錢或者幾塊錢,現在動輒就是幾十,還不得不買……”
對于價格貴的藥,市民李小姐表示,“現在即使有便宜的也不敢買,生怕效果不好,對身體會有副作用”。
記者在經三路一家藥店“蹲點”1個小時發現,在前來買藥的17位顧客中,13位都是聽從導購的建議買藥,剩下的4位顧客則是根據自己的習慣買藥,既不聽導購介紹,也沒有向貨架下面的便宜藥多看。
【業內】 “便宜藥放下面”,是藥店公開的秘密
一位藥店工作人員說,一般藥店都會把常用藥、知名品牌的藥品擺放在醒目位置,剛上班的工作人員也會接受這樣的培訓。
昨日下午,鄭州市一家知名藥品連鎖店負責人說,把高價藥放醒目位置、便宜藥放不顯眼的位置這是藥店“公開的秘密”。據他透露,藥店盈利主要靠銷售利潤高的藥。此外,店員的工資也是“底薪+提成”,多賣高價藥,工資才會高。
【專家】
通用名相同的藥品
藥效基本沒有差別
鄭州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豐五表示,藥品主要有4種名稱,分別是通用名、化學名、別名和商品名。通用名是一種藥的法定名稱,而商用名是企業為了更好競爭而使用的。“很多人容易被藥品的商品名給忽悠,其實,只要藥品通用名一樣,實際藥效基本沒有差別。”
劉豐五還提醒,買藥時除了看通用名外,還要看成分,“成分且含量一致,完全可以選擇便宜的那一種藥。”
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用名相同的藥品療效基本相同,但是也不是越便宜越好,在買藥時最好還是購買國家制定的307種臨床首選藥品,那些都是有最高限價的,并且在效果和安全性上都有一定保證”。
【網友熱議】
買藥要學會“扎馬步”
@莫道人飛:原來藥店的便宜藥、好藥都放在最下面。看來以后買藥要學會“扎馬步”!
@SouloSe牙牙:醫患關系惡化的根本——利益的驅使。
@魚-獅-龍:對導購的話只做參考,自己要有主見。(記者 王磊 實習生 田丹丹 文 記者 白周峰 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