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增長2.94倍
發展方式轉變邁出新步伐 財政預算支出年均增長23.6%
10月26日,省統計局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十六大以來,全省經濟總量不斷擴大,財政實力持續增強,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全省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經濟總量增長2.94倍
2003年至2011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金融危機以來的2008~2011年年均增長11.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在困難時期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2011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26931.03億元,是2002年的2.94倍。
在經濟總量持續穩步增長的同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保持較快增長。2011年,全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8661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2.9倍,年均增長12.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按照平均匯率折算,全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783.7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4438美元。
發展方式轉變邁出新步伐
十六大以來,河南致力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三大產業結構由2002年的21.3∶45.9∶32.8演變為2011年的12.9∶58.3∶28.8。
2011年,河南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87.1%,比2002年提高8.4個百分點。從就業結構看,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的比重已從2002年的61.5%下降到2011年的43.1%,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從2002年的38.5%提高到2011年的56.9%。
農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2011年,全省油料、棉花、蔬菜、肉、奶等產量分別居全國第1、4、3、3、4位。工業結構不斷優化,2011年全省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長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5.3%,工業結構正逐步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轉化、由產業鏈低端向價值鏈的高端轉變。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2011年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7991.72億元,2003~2011年年均增長11.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
財政預算支出年均增長23.6%
2011年,全省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248.82億元,比2002年增長6.8倍,年均增長23.6%。
2011年,全省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21.76億元,比2002年增長5.8倍,年均增長21.6%。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為加大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投入,增強政府調節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全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達到2815億元,占全省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6.3%。其中用于十項民生工程的超過700億元。
2011年,全省財政教育支出857.14億元,比2002年增長6.9倍;全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76201個,比2002年增加62910個;覆蓋全省城鄉的基本養老制度基本建立,集體企業65.5萬應保未保人員實現老有所養,新農保試點縣擴大至101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達到98個,城鎮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參保率分別達到93.8%和97%,與此同時,我省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農合全省跨區域直接報銷,參合患者住院費用補償封頂線達10萬元,居全國第一。
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
2011年,河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5元,比2002年增加11950元,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6604元,比2002年增加4388元,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8.6%。城鄉居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加快。2011年分別達到12336.47元和4319.95元,分別為2002年的2.7倍和3倍。
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4.11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6.6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6.5平方米,增加11.4平方米。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家電、汽車下鄉等鼓勵消費政策的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推進,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進一步改善。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453.65億元,比2002年增長4.12倍,年均增長17%。(記者 譚 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