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鄭州的天空又有些灰蒙蒙的感覺了,這讓不少人開始懷疑:是不是市區污染物排放變多了?還是空氣質量下降了?“PM2.5到底啥時候開始監測?”又成為市民詢問的焦點。
昨日,記者從第三季度市環境保護新聞發布會上得知,12月份中旬,我市將正式向社會公布PM2.5的監測數據,幾大熱點問題也一一得到回復。
熱點一 PM2.5監測到底啥時候才開始?
在第三季度,我市一、二級達標天數為247天,達標率為90.2%,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0.8個百分點,這也是今年我市空氣質量最好的時候,有九成“好天”。
據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范相閣介紹,9月份我市已完成監測方案制訂、人員技術培訓、儀器設備選型、PM2.5監測儀器招標等工作。空氣自動監測子站站房改造方案也已完成,監測站加入了一氧化碳、臭氧及PM2.5 3個新監測因子。
目前,我市的PM2.5監測設備已安裝到位,已進入單機調試階段,我市9個監測點各安裝一臺監測設備,其中8個實時監測點分別在市環保監測中心、河醫立交、煙廠、鄭紡機、銀行學校、供水公司、經開區和四十七中,一個對比監測點在黃河灘崗李水庫。
“現在我們正等11月份組織技術人員參加國家和省里有關PM2.5監測技術培訓,國家專業的PM2.5監測隊伍會來安裝數據傳輸系統,省環境監測中心正在建設統一監控平臺”。
范相閣說,我市已具備監測PM2.5的能力,完成系統聯網調試后,12月中旬正式開始向社會公布監測數據。
熱點二 最近鄭州天氣為啥灰蒙蒙的?
鄭州最近的天氣有些變幻莫測,有時候大上午開車都得打開車燈,是不是最近“黑煙車”冒的尾氣多了?
“這是季節交替造成的”,范相閣否認說,這幾天鄭州的污染物排放量并沒太大變化,只是到了秋冬交替時節,產生逆溫現象,空氣不流通造成的。
“馬上要進入冬天了,日夜溫差大,地面溫度很低,前一晚上積累的污染物無法和上層空氣對流,全集中在低層大氣中,遮擋了陽光照射,污染物無法擴散,對空氣質量造成影響”。
其實,鄭州每年2~4月和10~11月,最容易產生灰蒙蒙的天氣,到了12月份,冷空氣占主導后,空氣質量會明顯改善。
熱點三 機動車尾氣治理開始后,車主應該做些啥?
據了解,目前我市年檢車輛44萬余輛,查處超標排放車輛6萬余輛,排放達標率為88.2%;路檢車輛3.1萬余輛,查處超標排放6500余輛,6154輛完成治理并復檢合格,治理率達94.6%。
12月1日,《鄭州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就要正式實施了,但不少車主還是有些迷糊:“到底啥時候該去環檢,貼上綠標簽呢?”
市機動車污染監察支隊副支隊長耿清生提醒車主:要按時參加年檢審查,環檢和安檢將同步進行,屆時就可領取環檢標志;積極配合道路抽檢,定期進行車輛保養;遵守限行、禁行規定,尤其是黃標車,很快將公布具體限行區域和時段。
“12月1日之前已做過安檢、但沒有環檢的車輛,不用再補辦環檢標志。下一年年審時,再進行補辦就可以了。12月1日之后參加年審的車輛,必須取得環保標志,否則不發放年檢合格標志”。
熱點四
飯館油煙污染怎么治理的?
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和飯店數量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油煙污染也成為不少市民投訴的焦點,更是影響PM2.5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環保局污防處處長楊紅超說,《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第35條早有規定:“市區建成區的居民住宅樓內禁止新開辦產生油煙及熱污染的餐飲、洗浴等服務經營場所;在商住綜合樓內開辦的餐飲、洗浴等服務經營場所,必須具備防治污染的條件,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
今年在我市環境綜合整治中,要求三星級以上、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飯店,必須改善油煙排放設施,未達到治理要求,將接受一定處罰。
目前,我市建成區18臺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已拆除改造9臺;7臺1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已完成脫硫治理任務5臺;19家規模以上餐飲單位完成油煙治理。第三季度本級建筑施工單位167戶次,核定揚塵排污費為390.4萬元。(記者 黃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