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積極探索“居家養老”新模式,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起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河南臺記者溫曉磊報道:
在鄭州市金水區一處老住宅區里, 40歲的王紅英正在給兩位“空巢老人”做飯。從2009年開始,王紅英通過社區服務中心做起了居家養老工作,無論刮風下雨,每天早上8點半她都會準時到老人家里服務:
(出錄音)“來了給這打掃衛生、有衣服了洗洗衣服,做做飯,老人的東西給他弄弄給他整整,他生病了都是我做飯給他送去。”
作為我省居家養老的首家試點,鄭州金水區由政府出資組建隊伍提供上門服務、組建社區托老站提供托老服務、建設老年人緊急呼叫信息服務系統平臺。由于居家養老由政府主導出資購買服務,并對60歲以上、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政府再補貼一半傭金,這讓老人們感覺省心不少。李阿姨
(出錄音)“不光是經濟上照顧我們,主要是在實際的服務減輕生活的負擔。我住醫院這做好飯還給我送到醫院,他都看我,所以我非常感動。”
如今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基本框架正在逐步形成。預計到“十二五”末,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將覆蓋全省所有的城鎮社區和60%以上的建制村。省民政廳老齡工作處處長田開勝
(出錄音)“它的好處一個說是比較經濟,不用去支付養老院的費用,第二個好處,符合中國的傳統,不離開家庭,不離開生活環境,還可以享受天倫之樂。”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