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蓄水,是鄭東新區的點睛之筆,它能和鄭州生態水系的11條河流連成一張水網,讓綠城更加名副其實地滋潤起來。
投資14.4億元,對市區12條河道3個湖泊進行升級改造,開始于2006年的鄭州市生態水系建設,最終要把鄭州建成人水和諧共生的“水域靚城”,而伴隨著水通、水清、水美的景象,綠城鄭州將會真正實現“在水一方,幸福宜居”。
生態水系滋潤著綠城
龍湖和11條河渠織成水網
昨日下午,龍湖蓄水在即,而坐在10多公里之外的鄭州市生態水系調度運行管理中心大廳,通過電子顯示屏,能清晰地看到魏河分水口的水位和水質情況:一汪清水正歡快地流淌。也能隨時看到金水河、熊兒河、東風渠、十八里河等10條河渠水質和水位變化。
龍湖蓄水,“蓄”的是黃河的水,而最后的通道就是魏河,“懷抱龍湖的也是魏河”。蓄水兩個月后,龍湖水量將相當于兩個半西湖的蓄水量。在鄭東新區,龍湖和CBD如意湖、連南貫北的如意河、東引西進的昆麗河、原有“三河一渠”共同組成完整的龍湖水系。龍湖蓄水后,將新增水面600萬平方米,鄭東新區水面總面積將達11平方公里,約占鄭東新區規劃面積的1/10。
鄭州市水務局河道管理處科長侯國順說,除枯河外,龍湖將和生態水系的11條河流連成一片,而后流入賈魯河。
去年生態水系調水用了兩個尖崗水庫的水量
鄭州本已缺水,生態用水來自何方?答:龍湖之水黃河來。
“每年投入4000多萬元,引來黃河水,‘引’到生態水系里。”鄭州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僅去年,鄭州的生態水系就調水7200萬立方米,相當于兩個尖崗水庫蓄水量。
在今年,鄭州已從黃河和尖崗水庫調水的總量為6537.60萬立方米,輸送到金水河、熊兒河、七里河、十八里河、東風渠、索須河、魏河、賈魯河等河渠。同時啟動了花園口引黃灌溉(龍湖調蓄)水源工程等,滿足鄭東新區龍湖以及魏河、東風渠等用水需求。
水質好了,河渠也變美了,市民游玩又多了新去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