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嚴格大中型客貨車駕駛人管理,改進駕駛人考試制度,提高社會管理和服務群眾水平,公安部發布了新修訂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以下簡稱新規定)。仔細研究新版駕照管理規定,一些改變細節體現出的進化方向耐人尋味。
●交通文明成為需要硬考核的軟實力
新規定實施后,科目一考試將拆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核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交通信號、通行規則等最基本的知識,作為科目一,放在學員接受場內駕駛技能培訓前進行;第二部分主要考核安全文明駕駛要求、復雜條件下的安全駕駛知識、緊急情況下的臨危處置方法等,作為科目三中的一個考試項目,放在實際道路駕駛考試后進行,安全文明駕駛常識考試不另外收費。
這意味著在新規定實施后,交通文明知識成為需要硬考核的軟實力。在中央文明辦、公安部部署的“文明交通行動計劃”實施3年后,這一措施將從駕考培訓源頭提升駕駛人的交通文明素質,有助于進一步改善汽車社會的交通文明氛圍。
而從以開展安全教育和駕駛技能教育為主,到更加注重學員交通文明基本素質的教育,中國駕校教育的這次“變道”,既是汽車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也是緩堵暢通和提升路面安全的需要,將對未來汽車社會交通文明的積淀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去年全國27起特大交通事故,大中型客貨車肇事23起
研究新規定,其中很大一部分內容提高了大中型客貨車的駕照申請門檻,大中型客貨車駕駛人被列入重點管理;在申請增加大中型客貨車準駕車型時,新規定對以往的駕駛經歷和違法記錄的要求也更嚴格,尤其是大中型客貨車科目二考試內容有了很大變化。
據介紹,2011年,全國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27起,其中23起是大中型客貨車駕駛人肇事導致的,而且全部存在超速、超員、超載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發生7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交通事故,其中有3起是由大中型客貨車肇事導致的。
在公安部組織的社會調查中,有70.9%的調查對象認為申請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應該考試模擬高速公路、連續急彎山區路、雨(霧)天、濕滑路、緊急情況處置等內容。因此,新規定對大中型客貨車科目二考試項目進行了調整,增設模擬高速公路、連續急彎山區路、隧道、雨(霧)天、濕滑路、緊急情況處置等考試項目。
這種有的放矢的應對舉措將提高大中型客貨車駕駛員的實戰技能,并有利于嚴格把控從業人員資質,建立誠信考核體系,有助于解決大中型客貨車駕駛人安全駕駛意識不強、素質不高等頑疾。
●每個交通參與者都有責任在內心堅守一條底線
近年來,我國駕駛人以平均每年2000多萬人的速度快速增長,截至2011年底,1年以下駕齡駕駛人達2613萬人,占總數的10.91%。與此同時,新駕駛人素質不高、安全守法駕駛意識不強等問題突出。
2011年,駕齡在1年內的新駕駛人肇事21845起,占同期事故總數的10.47%,造成人員死亡5505人,占同期死亡人數的8.94%。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駕齡不足1年的新駕駛人肇事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量的16.2%。
歐美等發達國家普遍對實習期駕駛人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如英國規定領取駕駛證2年內被扣6分,注銷駕駛證,重新考試;法國規定實習期為3年,3年內只要被扣3分就要參加學習,扣6分則要重新考試;日本規定實習期被扣3分,要到駕校重新學習7小時的交通法規和駕駛技能,否則將被吊銷駕駛證。
記者認為,嚴格駕駛證實習期管理,有助于新駕駛人文明禮讓、安全守法駕駛意識和習慣的養成,有助于改變新手上路成殺手的頑疾,使汽車社會在成熟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一些陣痛。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這些進化方向,既是交通管理法規、制度建設的進化方向,也是汽車社會逐步走向成熟的進化方向,更是交通參與者文明素質提高的進化方向,三者是統一、互動的有機體。
歸根到底,每個交通參與者都有責任在內心堅守一條底線,否則,最終受害的是自己和整個社會。據新華社
■ 聲音
交通管理更需違法必究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的出臺,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和討論,昨天18:50河南電視臺公共頻道《百姓關注》也對此事進行了關注。
河南人民廣播電臺信息廣播的主持人馮曉輝說:“現在市區人多車多,路況也非常復雜,新司機出現事故的頻率非常高,能不能有個時間限制,讓老司機陪著走上半年?”
據統計,鄭州市去年發生的交通事故中,80%都是由電動車引起的,只對機動車進行管理,能有效遏制交通事故的發生嗎?
“近年來,我國在交通管理上主要是針對機動車的,在非機動車和行人管理上面,基本上沒有什么作為,我覺得這是不應該的。”東方今報評論員盛大林說,“我想強調一點,我們在交通管理上不應該只靠嚴刑峻法,更要做到違法必究。”
盛大林說:“這么多年來,我們的交通違法行為之所以居高不下,我覺得并不是處罰不夠嚴厲,而是因為大多數的違法者得不到懲罰,讓很多司機存在僥幸心理,總覺得懲罰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東方今報記者 陶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