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長假前夕,鄭州黃河之畔再添一處人文景觀——9月27日,黃河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運行。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陳小江,省委常委、副省長劉滿倉出席了開館儀式。
黃河博物館新館以“華夏國脈——黃河巨龍的縮影”為主題,通過600余幅照片、歷史文獻、文物標本、模型、錄像等,生動展示了黃河流域的自然概況、燦爛文化以及河患治理、開發利用等情況。
據館長王建平介紹,黃河博物館新館是我國首座現代化、多功能的河流博物館。新館較舊館增添了許多現代化多媒體手段,更加形象直觀。藏品也更加豐富,共有歷史文物、自然標本、書畫、音像圖片四大類,共1萬余件(套)。一些藏品十分珍貴,如宋金時期的黃河堤防界碑——峰堠碑,是我國目前僅有的古代黃河堤防按行政區劃分段修筑、分段管理的界碑實物。
黃河博物館設立于1955年,隸屬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水利行業博物館,也是我國唯一以黃河為陳列主題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黃河博物館已接待中外觀眾數百萬人次,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傳播水利科學知識、宣傳現代治黃成就、增強公眾水患意識的重要場所。黃河博物館舊館是鄭州市頗具時代特點的標志性建筑,因地鐵施工已實施平移。
新館將免費對公眾開放,觀眾憑身份證等證件領取門票參觀,新館地址在鄭州市迎賓路花園路東北角。(記者張海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