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副中心(“湖心島”)通過運河和CBD中心相連,共同形成如意形,是未來的金融集聚區。資料圖
“湖心島”是未來的金融集聚區,四層交通系統,內環樓頂統一建成停機坪
核心提示
9月25日上午9點,在鄭東新區一酒店內,鄭東新區 CBD副中心(俗稱“湖心島”)內環單體建筑方案設計說明會準時召開。10名國內城市規劃設計專家將擔綱“湖心島”20棟單體建筑的設計。總體方案的技術顧問磯崎新詳細介紹了湖心島整體建筑規劃,它不但是鄭東新區“如意”形的一端,也是相對封閉的一個自成體系的系統。最后建成的湖心島,將是一個鋪在湖上的圓。
[理念] “湖心島”延續鄭東新區規劃基本格局
9月25日上午,鄭東新區“湖心島”內環單體建筑方案設計說明會召開。
未來的“湖心島”到底長啥模樣?日本城市規劃設計師磯崎新與國內十名城市規劃設計專家將負責“湖心島”的20棟單體建筑的設計,每名國內專家負責兩棟單體建筑。
磯崎新是已故的日本城市設計師黑川紀章的師弟,黑川紀章是鄭東新區城市規劃設計的總設計師。
據鄭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周定友介紹,“湖心島”設計延續了黑川紀章鄭東新區規劃理念的基本格局,進一步完善“如意”形區域的整體形態,塑造了環形共生城市特征,同時,還提出了全新的交通組織方案和地下空間利用方式,強調了該區域的公共屬性,體現出鮮明的城市個性和獨特的城市空間形象。
[規劃] 與CBD中心通過運河相連成“如意”形
據鄭東新區管委會主任吳福民介紹,鄭東新區遠景概念規劃范圍150平方公里, 共分CBD、商住物流區、龍湖區、科技物流園區、國家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六個功能區。龍湖區規劃面積約40平方公里,其中龍湖規劃面積5.08平方公里左右,與流經市區的幾條河流、鄭州國家森林公園等構成城市生態區。伸入龍湖的半島為“湖心島”,是鄭東新區建設的點睛之筆,CBD中心和“湖心島”通過3.7公里長的運河相連,形成一個“如意”形,運河兩岸是45米高的建筑。
[交通] 四層系統,充分利用地下空間
“湖心島”的交通系統設計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從地下停車場、地下交通、地鐵系統到地面交通系統、高架交通系統自下而上分為4層。
地下停車場用于解決CBD區域內交通工具停放問題;地下交通系統主要解決私人汽車、商務車輛的交通運行組織;地面交通系統則主要為公共自行車、公共汽車、船舶等公共交通運行系統,在各辦公樓的前面中央環狀道路部分設置公交停靠站點,是“湖心島”早期交通問題的主要解決系統;高架系統則為輕軌系統,可快捷地解決公共交通人流的集散問題。
[功能] 是未來的金融集聚區
據介紹,“湖心島”位于鄭東新區龍湖中部,面積約1.07平方公里,是以金融、辦公、商業和旅游觀光為核心的金融集聚區。
規劃設計為內外兩環。內環為20棟競技場式建筑群圍合而成,主要為商業、金融業、公寓型酒店等,建筑統一高度為60米;外環為20棟高層建筑,主要為高檔酒店、辦公區、商業區,絕對高度為120米;在該區域的北部,設置有240米高的雙塔建筑,作為副CBD區域的立面,是主要的交通中轉站和與對岸往來的大門,設置商業、辦公、高檔酒店及娛樂設施;南部的門戶區域則是沿運河方向的入口,設計低層建筑形成開敞的城市空間,設置公共設施將人流引向湖心區域。
湖心區水面采用兩個圓弧形成橢圓形,產生更加強烈的圍湖感。中心區域水面設計為水上舞臺,作為新區乃至鄭州市的節慶舞臺,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CBD和“湖心島”之間通過3.7公里長的人工運河連接成一個象征吉祥的“如意”。
設計亮點:內環樓頂統一設置停機坪
此次設計的辦公樓位于“湖心島”地區的內環。“湖心島”建筑單體的建筑特性為以銀行為主的金融辦公樓,色調、建筑風格統一、協調。各個地塊地上建筑面積為7萬平方米,地下三層,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建筑絕對高度為120米,樓頂統一設置為直升機停機坪。
磯崎新稱,單體設計應結合地塊的用地性質,注重與周圍各功能區及龍湖景觀的協調,達到建構區域城市空間環境最優化。
據了解,“湖心島”外環14棟單體建筑的設計,已于2012年1月11日召開方案設計的論證會。(記者 喬偉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