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河南承接產業轉移,30多名院士、專家建言獻策
去年河南鋁合金產量380多萬噸,全國數一數二,它是造飛機的“好料”
閱讀提示
河南的電子信息產業下一步應如何發展?在全國舉足輕重的河南食品工業如何尋求新的突破?擁有全國數一數二的黃金、鋁等資源優勢的河南,如何在航空航天新材料方面與高端產業找到更多的結合點?
昨天下午,由30多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北航、南航、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專家等組成的“院士智囊團”,與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河南省省長郭庚茂、副省長徐濟超等政府官員,以及河南的數十家優勢企業一起,圍繞河南承接產業轉移進行了一場熱烈的對話和討論。
孫九林:中國工程院院士
建設中原經濟區應重視農業信息化
“建設中原經濟區,信息化這個概念不能丟,應當貫徹到整個‘三化協調’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指出,建設中原經濟區強調在兩不犧牲的前提下保證糧食產量和農業安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引入農業信息化技術。
他表示,目前河南省已經啟動了農業信息化的示范項目,不過在農業環境建設和環境預警方面還不夠充分,他建議在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方面進一步加強信息化。
朱岳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河南有望進軍航空航天新材料領域
“目前國內大飛機制造和航天航空新材料等方面的產業科研集群大部分集中在北航,通過對三門峽等地的考察,我發現河南的鋁合金、黃金等資源都和航空航天新材料有著非常好的結合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朱岳麟對河南的有色金屬資源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他介紹說,高強度、高韌度的鋁合金是飛機制造的重要材料。通過考察發現,去年河南的鋁合金產量達到380多萬噸,在全國數一數二。鋁合金除了廣泛應用于鋁型材、汽車龍骨等制造領域之外,也是飛機制造的重要材料,北航可以在此方面與河南加強合作。
“在制造飛機的復合材料方面,河南也有很廣闊的前景。”他介紹說,目前最先進的波音787飛機,其中50%是復合材料。目前新一代的復合材料是鍍金的,而河南是全國第二大產金大省,在此方面也有廣闊的合作可能。
朱岳麟提出,希望在高強度鋁合金、納米銀以及生物果膠等方面與河南展開合作。
胡小松: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河南食品工業應高度重視現代技術
從2007年起,河南食品工業增速出現放緩,增速低于全國平均增速。
“這是否意味著河南的食品工業遭遇了瓶頸期?”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小松認為,河南食品工業應重視食品精加工以及在傳統食品和中式菜肴的產業化過程中引入最先進的現代技術,以技術來突破瓶頸。
在山東之后,河南作為全國第二大食品工業大省,如何分享更多的食品工業大蛋糕?
胡小松認為,河南應高度重視傳統食品和中式菜肴的產業化和工業化。
他舉例說,河南安陽的道口燒雞全國有名,現在國家的863重點高新技術項目中有一項技術,可以用20℃~30℃的水溫,以6000個大氣壓的壓力來實現對燒雞的殺菌,這樣工業化生產包裝出來的燒雞,能夠實現無菌存放,保持鮮美的風味和口感。
在食品加工領域,有許多現代化的裝備技術、食品加工技術以及信息技術,他建議河南的傳統食品加工產業關注這方面的技術更新。
此外,他還提出,河南的一些速凍食品行業能耗很高,他建議企業關注相關的節能技術。(記者 董暢巖 實習生 張青青)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