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經六路3號院
“以前小區里垃圾滿地、蒼蠅亂飛,夏天下雨后出門通常水能到膝蓋。”9月19日上午,西陳莊前街96號院韓女士坐在小游園的圍欄上正擇著韭菜,中午準備包餃子吃:“如今改造一新的小區不僅路整好了,還專門修了這個小游園給我們居民休息、健身用。”韓女士高興地說。
據統計,全市共有1900多個老舊小區,去年已改造227個,今年全市(市內五區)計劃改造老舊小區506個,各區根據實際又累計增加了424個。
昔日垃圾滿地,如今干凈美觀
西陳莊前街96號院,1995年建成的小區,共有9棟樓540戶業主。有1/3的家庭是拆遷安置戶。在2008年開發商所屬的物業公司撤走后,該小區的日常管理就很不正常。
“道路破舊、坑洼不平,缺少垃圾箱,電線扯得跟蜘蛛網似的,一到雨季積水嚴重。”二七區西彩社區主任孫小仙說。
“8月底開始改造,現在小區面貌大變,比以前好多了,真是要感謝政府、感謝社區。”韓女士說。
銘功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艷菊說,這個小區改造投入了90萬元左右,新安裝了路燈,增加了攝像頭,外墻面還進行了粉刷,增加了多個雨污水井蓋等。記者看到,小區打掃得干凈整潔,煥然一新。
二七區房管局局長劉鈺介紹,該區共有老舊小區500多個,為了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今年二七區財政撥付3000萬元專項資金,計劃改造小區數量140個,都是一些建成時間久遠、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的小區,其中第一批16個試點小區改造目前已全部開工,預計9月底就能完工,其余的124個小區年底前也將開工。
市、區財政出錢,改造老舊小區
據介紹,全市共有1900多個老舊小區,居住對象多為國有企事業單位離退休職工,這些小區封閉性差,硬件環境、公建配套等建設標準普遍不高,普遍存在下水不通、路面缺損嚴重等問題。
為了徹底改變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面貌,2011年,市政府出臺了《鄭州市老舊小區物業基礎設施改造和全覆蓋工作計劃》,計劃對老舊小區物業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改造資金由市、區財政按照1∶1的比例承擔。改造后,符合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的,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暫時不具備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的,由社區成立社區物業服務站,進行物業服務。
市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1年全市已經改造了227個,2012年全市(市內五區)計劃改造老舊小區506個。各區根據工作實際,自行增加了部分改造計劃,全市的改造計劃中又增加424個老舊小區。據了解,老舊小區改造后,小區的房子得到了大幅的保值增值。金水區某小區在實施改造后,二手房屋交易價格每平方米漲了1000多元。(記者 胡審兵 通訊員 吳雙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