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鮮明主題,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所在。
走“兩不三新”三化協調之路,是中原兒女貫徹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
走好這條路,關鍵在協調。
協調是發展思路,是發展要求,是發展手段,也是發展目的。
協調即天人合一,協調乃政通人和。協調發展就是快求好,好求穩,穩求變,變求新,新求興。
河南只有協調發展,才能使引領的作用更突出,主導的力量更強勁,基礎的地位更牢固。
不協調發展,“三農”問題難解,三化之路難行。
走好這條路,就要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謀發展。
(一)科學發展,鮮明的時代主題。
世界形勢風云變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魅力獨顯。科學發展為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部署,也是持續“中國模式”的核心所在。
省九次黨代會提出的“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是省委立足基本省情、直面突出矛盾、破解發展難題、促進中原崛起的戰略抉擇,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實踐,是億萬中原兒女用行動詮釋科學發展的生動讀本。
走好這條路,關鍵在協調。
(二)萬物和諧,協調的理想境界。
“優天地而和陰陽,節四時而調五行”,“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歷史的智慧啟示我們:世上萬事萬物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在平衡與不平衡、協調與不協調的矛盾運動中變化發展。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告訴我們:這個世界面臨著兩大變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從先賢哲學的“和美”意境,到當今科學發展的“和諧”要求,協調——集中體現了人們追求的理想境界,經濟社會的發展,總是在持續不斷的協調中實現新的動態平衡。
協調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及生態文明建設,各個環節協調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方能達于和諧和美之境地。
協調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和諧根本上取決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充分適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更好協調,取決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發展領域諸要素的親密融合。
協調,和解之橋,和諧之舟,和平之途。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