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以舊城改造為切入點,來推動整個城市改造,這正是城鄉統籌發展、城鄉一體化的具體實踐?!∥瘯?、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鄭州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挑大梁、走前頭”的責任擔當,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科學發展的客觀需要,是實施鄭州都市區戰略、建設“一區兩城”的必然要求。
——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吳天君
在優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改善群眾生活質量等方面,城中村和舊城改造的緊迫性不言而喻,其帶來的正效應更是顯而易見。幾年來,二七區的舊城改造和合村并城工程已經破繭成蝶。在拆遷面積、規模和進度等方面,均位列全市前列,包括佛崗村在內的一大批村莊,成為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成功典范。
●一個老村民眼里的村莊蝶變
在80歲的李桂花看來,佛崗村經過了三次大的變化。
上世紀80年代初以前,位于齊禮閻鄉的佛崗村沒有柏油路,村民收入主要靠每天推著架子車到市區四處吆喝賣菜。1997年,黃河科技學院(南校區)在佛崗村建成后,村民們扒掉磚瓦房蓋起了樓房,靠出租房屋,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但村里垃圾遍地,污水橫流。
2007年7月27日上午,二七區在佛崗召開了拆遷動員大會。之后,李桂花家分到了70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這面積在村中屬于中等。2009年8月27日,李桂花一家搬進了就近重建的佛崗社區,她的身份也由農民變成了市民,每月能領300元的生活補助。
社區籌資100萬元,在社區旁建了一個農貿市場,李桂花每天可以在這里買到新鮮的蔬菜和生活必需品。社區還投資35萬元辦起了餐廳,可容納300人就餐。
李桂花拿著老年公交卡,在社區門口免費坐81路公交車可到火車站,還可坐其他公交車到人民公園、陳砦花卉市場、綠博園等地游玩。
這里的居住環境也讓李桂花徹底有了城里人的幸福感,社區不但干凈漂亮,還建有幼兒園、小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文化站等。
●一個城中村創造的“佛崗速度”
李桂花享受的幸福,是從2003年9月鄭州市政府出臺《鄭州市城中村改造規定(試行)》開始的,當時,鄭州市城中村改造正式啟動。2006年,佛崗村被列入鄭州市第一批城中村改造計劃。
城中村改造有兩難,一是拆遷難,一是回遷分房難。讓佛崗社區黨總支委員張國軍沒有想到的是,從二七區組織召開拆遷動員會到973戶居民全部搬遷完,僅用了15天,創造了鄭州市城中村改造史上的“佛崗速度”。
據張國軍介紹,按照區里統一的要求,拆遷前,村里邀請專家對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進行講解,消除了他們的疑慮。又先后組織大家到金水區的南陽寨、宋寨以及外地參觀學習。拆遷開始后,村主任先拆掉自家的房子,其他黨員干部也不甘落后。
按照拆遷協議,三層以下住宅是按1∶1的比例賠償,3層以上的建筑也適當給予補償。村里還靈活掌握,在原有安置的基礎上,獨生子女本人可增加建筑面積50平方米,每平方米只需補錢800元。
村干部也自動放棄了按拆遷先后順序選房的方案,采取群眾認可的按簽訂拆遷協議時的順序抓鬮確定房源的方案,采取高低層、大小戶型搭配,由公證部門現場公證。第一次,1078套多層安置房分配時,僅用了5個小時。2010年7月27日,第二期2198套高層安置房分配,用了6個多小時?,F在,第三批安置房正在建造中。
●一輛在提速中穩步前行的“合村并城列車”
近年來,鄭州的城中村改造一直在提速,按照今年鄭州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總體部署,3年內,建成區內除特色村外的城中村將全部啟動改造。
二七區共有城中村19個,占了建成區面積的1/6。19個城中村涉及38個自然村,2.94萬戶、7.24萬常住人口和30萬流動人口,占地面積達2.2萬畝。無論是拆遷面積、數量、規模和進度,二七區在全市排名靠前。
據二七區城中村及舊城改造辦公室主任毛新輝介紹,目前,14個城中村基本拆遷完畢,3個村正在拆遷,累計拆遷約1129.33萬平方米,15個城中村控制性規劃已獲市政府批復。今年以來,王胡砦、荊胡、孫八砦和西陳莊4個村的控制性規劃獲批。馮莊一期、小李莊二期、高砦3個城中村項目順利出讓土地755.88畝,已有約109.5萬平方米安置房、保障房和商品房開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68億元。
據悉,二七區城中村改造項目的手續報批、安置房的開工面積,以及城中村土地掛牌面積等方面,也位居全市前列。除了城中村改造項目外,二七區還有20個舊城和4個棚戶區改造,涉及馬寨鎮等十幾個行政村的合村并城項目以及二七和河醫碧沙崗商圈等“六舊”片區改造任務。目前,20個舊城改造項目中,已有10個項目的控制性規劃獲批,7個項目已拆遷完畢,其他項目也在快速推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