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舉行新聞通氣會通報我省省直醫保付費方式改革進展情況,下一階段,我省將在全省全面推開醫保付費方式改革,打破目前按項目付費為主的付費方式,推行“總額控制”為核心的付費制度,從制度上引導醫療機構加強費用控制,抑制不合理支出,減輕個人負擔,保障參保職工權益。
老制度防范“過度醫療”無力
省醫保中心主任郭振蘭介紹說,省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自2001年建立以來,與全國多數統籌地區一樣,實行的是按項目付費為主的付費方式,“這種付費方式的優點是參保患者較易獲得相應的醫療服務,缺點是容易誘導過度服務”。
她說,近年來,我省按項目付費對過度醫療防范無力的缺點日益凸顯,2011年河南省直醫保次均住院費用為1.3萬元,同期全國平均費用僅為0.88萬元;2011年河南省直醫保住院率為22.7%,同期全國平均住院率僅為12.45%,省直醫保統籌基金支出遞增率遠高于全國同期水平,雖然也采取了多種措施加大監管力度,但依然難以遏制醫療費用的快速上漲。
“我們測算過,如果再不改革,今年省直醫保統籌基金收不抵支將超過1億元,這樣下去,基本醫保能力將大大減弱,最終會影響到參保職工的利益。”郭振蘭說。
“總額控制”確保參保職工利益
“醫院好比餐廳,參保人員是就餐者,餐廳當然想刺激吃飯的人多消費,醫保中心就是買單者,錢都是從大家繳納的統籌基金里支出,以前的付費方式是照單買單,但這種方式是不可持續的,最終的結果將是無錢可付。因此,必須從制度設計著手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確保醫療保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郭振蘭的解釋十分形象。
今年1月1日,河南省直醫保付費方式改革啟動,新的付費制度按照以收定支、預算管理、總額預付、彈性結算的原則,對二級及以上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住院費用實行總額預付為主、按病種付費及按項目付費為輔的復合付費方式,對精神類專科醫療機構實行總額控制下的按床日付費,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和一級醫療機構實行總額控制下的按次均限額付費;實際結算時如果醫療費用超過付費標準,超額部分由醫療機構和醫保機構共同分擔;參保人員住院起付標準、統籌基金支付比例及最高支付限額均維持原來的水平不變;為防止醫療機構推諉病人,對重癥及大病患者仍實行按項目付費。
改革后看病費用大幅下降
郭振蘭說,新的付費方式既注意保護服務份額大的醫療機構的利益,又突出了費用管理的政策導向;既鼓勵醫療機構加強內部管理、減少不合理支出,又保持了對疏于管理、費用不合理快速上漲的醫療機構的有效制約。規定對費用較高的重癥患者仍實行按項目付費,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患者的利益。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醫保付費方式改革已經初見成效,今年上半年,住院費用統籌基金實際發生額超出預分總額的超額率已從2月份的63.23%降到了6月份的11.28%;住院率、次均住院天數也在連續數年攀升之后首次出現下降,付費方式改革效果初步顯現。
據了解,目前我省已有10個省轄市實行了付費方式改革,我省的目標是爭取到明年1月份在全省全面啟動付費方式改革。
(記者楊 凌 實習生羅振飛)
相關新聞
更多>>